“浮世物语”日本浮世绘巨匠原版版画展

  • 展览时间:2018/09/08 — 2018/09/171358
  • 展览空间:虹桥当代艺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大众艺术之花——浮世绘


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生活万象,概括起来说,主要题材有美人画、歌舞伎画和风景花鸟画,也有大量表现神话鬼怪故事和武士打斗传奇的作品。当然,浮世绘所表现的内容远不止这些。毫不夸张地说,浮世绘就是一部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在满足当时的大众文化娱乐需求之际,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时代记录。


江户时代的太平盛世,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各式各样的平民娱乐与游戏活动也空前丰富。从相扑比赛、戏剧演出、神社参拜到各种博览会、书籍出版、园艺盆栽等不胜枚数,构成了日本近世平民文化的华丽图景。江户的重建大业成为从奈良、京都等地移植过来的传统文化中解放出来的契机,完全摆脱贵族品味的影响,平民阶层有了独创属于他们自己的市民艺术的机会。浮世绘画师们无不对当时的流行风尚投以关注并积极表现,并在技法上不断花样翻新,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赞美。


众所周知,日本自古以来受到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在许多方面都可以看到模仿和借鉴的痕迹。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日本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分支,日本美术也是中国美术的附庸。但是,事实远非如此。在明清戏剧小说插图和木版年画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浮世绘就一枝独秀,不仅表现出独特的风格样式,还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日本美术乃至日本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浮世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美术在数千年的变迁历史中承上启下的里程碑。往上溯源,公元8世纪以来在唐代绘画的引导下出现的大和绘被称为日本的民族绘画,也成为浮世绘画师的灵魂支柱。浮世绘出现伊始,就有画师在画面上题款“大和笔品画司”,自诩为大和绘的传人;往后看,19世纪末浮世绘在自己的故乡衰退式微之际,却被作为出口陶瓷器的包装物漂洋过海登陆欧洲,意外地受到西方世界的欢迎,对法国印象派绘画产生重要影响,凡·高临摹浮世绘就是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果观照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史,也不难看到对浮世绘形式语言的借鉴和发挥。


因此,浮世绘既不是中国古代的,也不是西方现代的,而是日本民族基于自身的审美理想和文化需求,融合中国和西方美术发展起来的独特样式。浮世绘第一次使日本美术从为宫廷贵族服务的奢华样式走向民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由民间出版商根据社会流行时尚选题,组织画工、雕刻工和拓印工联手制作,价格低廉,发行量巨大,完全因应大众需求,因此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大胆的创造性。


今天,我十分欣喜地看到上海艺术家、收藏家汤黎健先生从自己多年的浮世绘收藏中精选出数十幅名家之作,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举办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展览,为中国观众亲睹浮世绘精品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喜多川歌麿是空前绝后的美人画大师,由他开创的美人半身像通过服饰、道具和细微的形象差异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形态,达到了浮世绘美人画的最高境界;东洲斋写乐不仅以夸张的手法表现演员的形象与动态,更通过对个性的渲染表现其艺术品质、风格以及角色的内在精神,是浮世绘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歌川国芳和歌川国贞是浮世绘最大流派歌川派最有人气的两位画师,歌川国芳作品的最大魅力在于异想天开的超现实画面,传奇般的情节格外引人入胜;歌川国贞更加贴近平民审美趣味,周到的细节和鲜活的表情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平民的生活习俗;溪斋英泉在人物形象上显露出妖艳的脂粉气,折射出颓废的世态心理,呼应了江户晚期的审美崇尚,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是江户末期的两位风景画大师,千姿百态的富士山系列和涓涓细流般的东海古道风情共同成就了浮世绘最后的辉煌。


虽然浮世绘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所蕴含的美学品格依然生生不息地滋润着日本美术。无论是传统日本画还是当代流行的“卡哇伊”艺术,都不同程度地从浮世绘中吸取营养。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浮世绘作为异国趣味的猎奇对象,而是要学会从文化进步的意义上更深入地理解它,从中看到东西方美术交流的历史和现实。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