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开馆大展总策划由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民生美术机构总负责人艾民担任,并邀请国际知名策展人李振华作为联合策展人协同主持完成。展览的概念和主题由艾民提出,他引用了物理学界对于理论上所存在的无限个可能的宇宙的现象,提出一种多元论假说——“多重宇宙”。该主题旨在探索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能量以及描述它们的法则和常数,藉此来检视当代艺术如何定义与表现我们的世界,从而启发艺术家与观众们来思考“存在”的多义性、世界的多层次性以及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这一命题还涉及了关于真实的再现和探究,人类自创的文明和叙述关系,不仅介入到创想,同时介入到对具体生活和思维的改造。伴随着这一混杂的情境,今天谁不是生活在一个多维度和多角色扮演的现实中呢?
此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意在探索人如何思考与自然世界的关系(自然科学)、人与自身的关系(人文学科或人类学)以及人与具体建筑的关系。正如观念艺术之于Sissel Tolaas对于气味的研究,或这一研究最终呈现的空无所指向的禅意,或是对自然、人类环境的返照,都在暗示着一个综合认知的开始。艺术家更愿意将自己称为“inbetweener”(只见状态的人),而非艺术家。相似地同样出现在池田亮司的创作中,《雷达》(Radar)无疑将数学和信息的视觉转化成了某种自然现象的特征。艺术家通过沉浸体验和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视觉奇观来创造空间和自然接壤的间隙,并将这一间隙通过声音和环境传达。
“多重宇宙”以展览的形式讨论了人与空间、资源、自然和自我的综合对应存在。尤其是人们在空间中与他人的相遇,能够带动个体与整个认知世界的交融或是排斥。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具备多重阐释性的展览,来讨论“存在”(Existence)和“共存”(Coexistence)这一永恒的话题。艺术家不仅可以藉由作品与观众进行共享、投射和相遇,还能完成从精神、思考到用身体去体验的方法。因为人类从来不能离开这个现实世界,也不缺少对可能世界的无穷想象。尽管偶尔会对现实世界有所超越,但那瞬间即永恒的禅意,却可以作为头脑和身体的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