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通常我们把路称之为道路,而“道”之一字,几乎是涵盖了中国哲学、宗教和道德最高理念的代名词,由此可见在中国人的眼里,世上这被人们走出来的路,不仅仅是路,还是承载着文化的道路。纵观历史,中国人通过道路传播出去的是Seres(赛里斯:丝国,古希腊、古罗马人对中国以及和丝绸相关地域的称呼)、是China(昌南:即景德镇,制瓷2000余年,其音译成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代称)……伴随着丝绸、瓷器、茶叶传播出去的,还有中国人对艺术、对生活的态度。如果说很多强势文化通过路(而不是道路)拓展殖民地、确立霸权主义、掠夺世界财富的时候,中国人却通过道路(而不是路)给予外界是文化的润泽。
云南是地理上的高原,却又是文化的走廊和洼地。其本身的文化类型除了我们通常提及的“稻作文化”,还有“海洋文化”构成。我们很难想象,生活在一隅之地的云南先民们,曾经对大陆、对海洋产生过这么强烈的探索的欲望。云南的青铜文化与“斯基泰”文化的联系,无疑让我们对远古时期人类文化如何交流产生兴趣。今天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里的扣饰和云南博物馆里的扣饰相似度极高,出土于云南的“鎏金双人盘舞”扣饰中西域的人物形象,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陆路曾经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从考古文物来看,来自云南的人和物都到达了当时人和物可以到达的极边之地(欧亚交界的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在海路方面,郑和七下西洋、腾冲同胞南洋创业等等,证明了蔚蓝色的海洋是云南先民视野中的底色。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学术界从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角度,到云南特定区域从人种、社会和文化多方面寻根,也确证了云南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穷尽了他们可以到达的中国文化中所有的海洋:东洋、南洋和西洋。
所以,我们可以确切地说,云南乃至于中国的文化是通过诸如“茶马古道”这样的道路,联系了外界,通达了世界。从出土文化和历史记载得以证实,云南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和世界发生过联系,是如此的深刻和广泛——所以,“茶马古道”连接了“一带一路”一南一北的纽带,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仅仅是经济的通途,也是文化交流巨大的平台。而历史上曾经联系大陆和海洋,具有纽带作用的“茶马古道”,理所应当地服务于国家的倡议,在经济交流的同时,以文化的视野和角度,加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来。基于此,“茶马古道梦 一带一路情”云南民族主题美术创作巡展,在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项目获得立项之后,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关心以及云南艺术学院的全面支持下,得以启动。
本次巡展项目主题思想体现在云南以茶马古道为文明纽带,以一带一路为传播途径,表现地域文化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关系。在充分探索形式美感的前提下,对美术创作内涵加以研究和表现,突破中国美术和地域美术之间“他者眼光”和“自我阐释”的困局,力求以平等的文化认知和平视的审美视角加以艺术的呈现。展览主持人曹悦和策展人陈流,以及所有的巡展学术团队的成员,以云南丰厚的民族文化为载体,围绕“茶马古道”、“一带一路”的主题,从历史到现实,通过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综合材料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以巡展的方式服务于国家的倡议和战略。
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对传播交流项目“茶马古道梦 一带一路情”云南民族主题美术创作巡展认可和立项;感谢与之相关的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指导;感谢云南艺术学院对项目的全面支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我们才能方得始终
祝“茶马古道梦 一带一路情”云南民族主题美术创作巡展圆满成功。
汤海涛(云南艺术学院教授 云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