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同为我国知名油画家,于2017年9月20日因病逝世。为了纪念和展示他的艺术成就,由其家属和学生发起,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美术馆共同主办了此次展览。
展览的近百幅油画作品是从王大同教授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筛选出的,主要包含了风俗画,风景、静物写生,主题性油画及观念油画,展现了王大同教授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王大同老师是我最尊敬的先生之一,从我读本科一年级起就开始接受王老师的教诲。记得刚进油画系的第一节油画静物写生课就是王老师上的,印象非常深刻。那使我第一次明白了油画笔触与肌理的关系,也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色彩的分解和并置,悟到了什么叫艺术的格调。而后读研究生时,王老师也是我的导师之一,他的涵养和坚韧都深深的影响了我。
提到王大同老师,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过天晴》,这件在改革开放时期名噪一时的巨作感染了无数从特殊时期走出来的灵魂。春雨润无声,作品以典型的情境和万象复苏之气息激发了一代人萌动的心灵。
尽管王老师总是不愿过多的提及这个“当年勇”的作品,他总是谦虚的认为他的这件作品还有不足之处,但作为多数生活在这个时代从事美术专业的人及晚辈们无疑会公认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无论是作品的社会意义还是语言、技巧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当然,王老师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一辈子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否定,不断地更新。他更希望自己的作品摆脱一般的审美价值判断和社会意义,赋予作品更多的含义及不同一般的反向思维。我们后来看到了先生更多的大胆的实验性作品,其中充满了超现实的意味以及反常规的审美意向。
王大同先生无疑是川美油画史上重量级人物,他不仅在创作上成果斐然,在教学上也是硕果累累。不仅培养了如77、78级和81、82级那样优秀的学生,也对九十年代新生代的许多后来者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在油画系多次担任过教研室主任、工作室主任,特别是担任过具有实验性的三工作室主任。可以说他的心一直是与油画系的生存与发展紧紧维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说王大同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也是一位称职的教育家。
在我心目中王老师是一位非常敏锐、善于思考的人,从他的文字上我们能看出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对形而上的思考。在他的教导之中,对于许多艺术上的问题王老师总是善于用平和的语言一语道破玄机或直指心性。王老师也是一位非常倔强和直率的人,在艺术上他有自己固执的看法,对他不喜欢的观点,他总是直言不讳的反驳。总之,他的确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最令人惋惜的是先生在刚进入晚年之际身患脑梗,又恰恰致使右臂无法动弹。但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他仍然克服困难,艰辛地用左手画了一系列的作品,可见先生视画画为生命,到后来只能躺在病床上无法作画时,最终看到他伤心的眼泪,这的确令人感慨!王老师虽然离开了大家,但他的精神犹在,品格犹在,这将会永远的激励着活着的人们继续前行。
回望王老师的这一生的确是不平凡而且绚烂的一生。他在特殊时期吃过苦头,但改革开放后却焕发出活力与光芒,创作了著名的作品,培养了大批著名的艺术家。虽晚年身患脑梗,但其中的苦与乐,皆与艺术相关,终究是幸福的!先生一辈子少于举办什么个展,时逢祭奠之时,亲友、学生们为他老人家补办一个个人画展,实为所有爱他的人一份心愿!让我们再一次双手合十,为王大同先生祈祷,愿他在天之灵安详,同时也向他的艺术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