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见·“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作品全国巡展--湖北站

  • 展览时间:2018/03/08 — 2018/03/201037
  • 展览空间: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十年征程


——写在“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作品全国巡展之际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和入围作品展已经举办十年,它树立了一个学术品牌,成为观察中国当代雕塑教学成果、了解雕塑艺术探索趋势的重要窗口。在此基础上举办全国性的获奖作品巡展,对于整体反观十年来的雕塑教学历程,交流青年雕塑家艺术创作的经验,有着切实的意义。


曾竹韶先生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先驱代表和新中国雕塑教育的拓荒名师,他的创造精神与学术品格始终给后辈以无言的鼓励和榜样的力量。他的雕塑作品因凝聚着浓郁的历史意识、现实关切和人文情感而永恒,他在教学上一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掘并肯定学生创造才能的长者之风,受到晚辈的由衷敬重。


艺术教育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十年来,我们将“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评选和展览坚持办下来,前三届在北京,后来移师大同,展览的组织形式日臻完善。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平台,参与的院校范围也逐步扩大,除了十所美术学院,还增加了八所特邀艺术院校。奖学金的评审也一直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院推”和“自荐”两种方式,最大限度的扩大参与面。在评委方面,除了雕塑家之外,还邀请理论批评家参与,展览期间举办学术研讨会,使得展览受到艺术界更广泛的关注,也拓展了青年一代的理论思维。


来自全国十八所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是中国雕塑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理想坚定、求知若渴,在拥有深厚的造型能力的同时保持精神独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感知生活、反映时代、体验生命,凝练个人的思考,充满持恒的创作热情。在今天纷繁芜杂的信息社会中,用自己掌握的造型语言,表达对世界的独特体悟。经过十年的探索,展览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


一、雕塑语言的反复锤炼。参展作品体现出扎实的造型基础,拥有在符合艺术规律的学术规范下,展开创作实践,并将“写实”与“写意”手法融合起来,形成造型过程中的理性再现与感性抒发。二、雕塑材料的跨界运用。青年学子是最有活力、创造力的群体,无论是传统的泥塑、木雕、石雕等,还是声光电等现代媒介,以及对于材料的跨界探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传统媒介的运用被赋予新的理念。三、雕塑观念的深入探索。当代艺术和青年的生存感受相对应,每位同学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知识背景,形成独特的艺术视角和问题意识,用心体味生活,将其对生命的体悟、对问题的探究,化作雕塑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回首走过的路程,“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整个实施,得益于各兄弟院校的响应,使得各大美院学子同台竞技,互相切磋;得益于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大同市政府的支持,保障了展览的学术品格;得益于热心支持奖学金的所有同仁,让展览的品牌价值得以延续。


“十年一见”,它见证了“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缘起、发展与完善;“十年一剑”,它磨砺了青年学子的雕塑技艺和学术品格;“十年一建”,它奠定了中国雕塑教育事业坚实的基础。在十年之际举办的巡回展览,是一次巡礼、一次总结,更是新的征程、新的起点。我们欣慰的看到,中国雕塑的生力军代代相传,我们更共同展望,中国的雕塑艺术在新时代蓬勃生辉。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