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展览从孕酿到成熟,走过12年的时光。期间,艺术家杨素敏的角色从媒体工作者,家庭主妇,策展人到成为艺术创作者,多重的角色在之间转换。即独立又重迭。而她在寻找自我及创作的这条路上,曾经排回与无助。但,走过生命的起起落落,她内心始终燃烧着对创作的渴望与梦想,并且匍匐前行。
终于,杨素敏将蓄积多年的能量,转化在摄影及绘画作品里,并将于3月8日妇女节这个对女性别具意义的日子,在藤艺廊举行首次个展。
展出作品多元跨媒材,将她多年来对生活周遭的纪录与体悟,对自心的探索,以文字、摄影、压克力绘画及立体陶塑创作呈现,多件以黑白系列表现的绘画作品,风格极富独特性,在女性的细密思维下带着男性的粗旷线条画风,就如杨素敏刚中带柔的个性。
曾经是记者的杨素敏,因为想帮助自己的艺术家先生拍摄影纪录片,让她在2006年时再度拿起摄影机创作。她说,当时以为是在拍摄他,却不小心从镜头里照见自己,看见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之后,她尝试各种的可能,展开了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
她参加纪录片培力营,到花莲参与梦与创造力的开发,甚至进入了台湾艺术大学硕士班学习艺术的课程。因为太想进入内在的自我,她企图寻找与自我对话的方法,渐渐发展出属于她的绘画和摄影创作语汇。并且在过程中不断的面对及重新检示自我。她说,创作变成一个自我探索的途径。绘画是实践内心自由书写的工具,最后演变成一种创作的形式及作品,愿与人分享。
杨素敏分享说,在多重角色的扮演上,面临了各种冲突与压力。于是,她曾在网志上写下自己的心情,“我何其贪心的同时伴演着如此多的不同角色,于是我成了一个,在艺术之路探索的人,上研究所学习的老学生,忙着挣生活费的工作者,艺术家先生的经纪人,还有两个孩子的妈。绘画、策展、影像记录、佛学、世俗的柴米油盐,建构出荒乱而最真实的我。而我又仿佛一事无成,最终,我成了一个无力为己,也无力为他人的人。”
杨素敏表示,生命浪花的澎湃处,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推着她走向艺术这条路,并往自我探索的方向前进。虽然,生命存在着无数的阻力但也同时是助力,因此,这股力量正蓄势待发着,正不停的翻动着。她说,终究,我把艺术创作、生活及策展合而为一。并且发现生命的转弯处,生活的悲喜、起落,最后都成了我艺术创作的养份。生命需要智慧,人原本就伴演着多重序列的角色,日、月在昼夜的移转之间,在相互依存里得以发光。回头检视过去的岁月,对于曾经遇见的人和经历困顿的事,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恩。
杨素敏在透过岁月的沉淀和思考后,整理出曾经拍过的照片,并从中读到一些讯息,直指内心真正的渴望。有如发现生命的密码。于是,她认真的以为,或许拍一部关于艺术家老公的纪录片很好,但从自己内心最深层的声音着手创作,可能更贴切现在的自己。于是,她将照片重新译码并进行转化,以压克力绘画媒材再创作先行展出。
这次杨素敏决定以作品“梦在不远的远方”为名展出,这幅压克力绘画作品,正是在表现她追求艺术梦想的心情写照。画中她把自己化作一只鸟,停驻在可以望见家的牵绊处,心跃跃欲动,想飞向他方。但,她说,画中远方梦幻的城堡,或许并非家的象征,而是她对创作梦想的美丽境地连想。这张作品,企图对自己说,跳脱依附在安全的枷锁,站在枝头上,回头望,梦看似遥不可及但却又如此靠近,梦就在不远的远方。杨素敏要用这张作品祝福普天下的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妇)和自己,在妇女节许下勇敢追寻自己梦想的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