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用“平视”来概括刘聪作品的创新之处。
从认识论讲,刘聪的都市观察脱离了以往知识分子精英居高临下的讽刺或者漫画视角,他的都市笔记是都市人群一员的“平视”之作:他被推挤着,被孤独着,被刺激着;但同时又因敏感而疏离,清醒于这都市存在的异化,疏离于这都市物欲的喧嚣。简言之,这才是本雅明和波德莱尔现代美学观里常讲到的都市漫游者的视角 -- 是一个都市人对都市的反观,一个现代人对现代性的游离。
社会学意义上,刘聪的眼里没有中国人外国人,只有人和我们相异又相似的现代处境。他画北京街头一人一状,或纽约的一人一状,皆入木三分。对纽约城市氛围和纽约人状态洞察之深微,不输甚至超越许多当地画家。这样的东西情境出入自由、极度敏感,常玉之后再见刘聪,弥足珍贵。
美学意义上,刘聪也是用平视的心态做着实验和结合:动漫的二次元硬笔画法和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结合,西洋素描的“块”和客观与中国水墨的“线”与主观相结合。。。出来的效果是,灵动却拒绝飘逸,硬度与现代的钢筋水泥相配,软度与我们萧索脆弱的灵魂相当。
这样一贯的开放平视心态,甚至延伸到他对物的态度:在刘聪的笔下,物的世界和人并立,它们有和人一般的“活力”触感 -- 可不是,在我们这个人服务于物的时代,物常常比人更神采奕奕。
卢应初
2018年元旦,香港
上一篇: “大师之眼”荒木经惟&杉本博司双人展
下一篇: “大观”郑友深重彩山水画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