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祯教授年届八旬从艺已63周年,现在本院美术馆举办油画风景个人展,兼有回顾性纪念性的意义。
张家祯教授早年先后就读于本院附中和油画专业至1962年本科毕业,分配到广东省歌舞剧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多年,其间常随团到基层各地演出,自然也是深入生活师法自然的良机,写生油画积累甚丰,于1981年曾在本院美术馆举办《张家祯风景画小品展》,深受广大师生及观者群众的赞许。美术教育系姜今教授曾著文以“艺术上的孺子牛”为题评价张家祯油画。用“深沉、明净、坚实,诗情画意,色调别致、构图完美”概括其油画风格特点。
画乃心迹油画风格奠基于素描的功力,素描基本功,不仅是“应物相形”的能力锻炼,从中还要培育专心致志的敬业精神,艺术面向生活的信念。方可戒避画面散、乱、浅之陋习。
我院为培养普及教育急需的美术师资而开办师范系,张家祯于1984年调入美术教育专业任教,以至担任素描教研室主任,并为研究生导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各科的人才辈出,无不与素描基础教学关系密切。
潘行健教授亦著文评价张家祯新作品说到:“他守住了当年一代人从美术院校教育中学到的最可贵的东西,守住了他的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守住了一种艺术理念和精神。”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创作的油画风景《林木森森》可以表明张家祯创作态度的严肃性,可谓“尽精微、致广大”,通过诸多细节的写实,构成了森林的气势壮大和生命力的旺盛,从而展现了令人向往的可观、可行、可居的幽境。
我国山水画家,中外风景画家之杰出者其画作,值得多欣赏的同时,画家从艺的经历也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山水画、风景画的欣赏不外着眼于画意、画理、画趣的表现。这也是作画者的着力点。面向生活自然,画人所未画,能人所未能,发挥创造性的天地非常广阔。张家祯致力于外出写生已成习惯,其诸多作品都是自己的寻获的收成,会有知音的赏识并为后学者以全面的启发。他的格言有云:“天道忌盈,业勿疏狂”这是他多年为人为艺的坚守,可从展览作品中窥视一斑。风景画是充满风云地气的空间艺术,也是美化空间不可或缺的艺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应有承前启后的风景画师代代相传。
郭绍纲
2017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