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传承与创新”当代玉石雕塑作品邀请展

  • 展览时间:2018/01/06 — 2018/01/08968
  • 展览空间:伍集成会堂
查看更多详情

自古以来,玉器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奴隶社会贵族祭天、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玉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载体之一,一直流传有序,绵延不绝,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玉文化。


玉器的雕琢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形成了以不同玉石产地为依托的不同的玉石雕琢手法:白玉的雕琢手法不能够照搬到翡翠上,同样翡翠的雕琢手法不能够照搬到玛瑙上,它们之间有交流和借鉴,但核心的雕琢手段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传统的玉雕技艺更多的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手段来表现玉石的材质之美、突出玉石的经济价值、彰显雕琢工艺的精巧。        


由于玉石材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创作者不能够随心所欲,要充分考虑到玉石材质本身的纹理、结构、颜色分布、瑕疵的形态等因素,随势就形,是颇受局限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带着枷锁跳舞”是对玉雕形象的比喻,带着枷锁还要跳得优美,考验的是雕琢者对玉石原料的理解和创造!


雕塑是包括雕、塑两种创作方法的总称,相比玉雕,其自由度是相当宽泛的。其材质运用多为金属、木材、泥土、石材(雕塑意义上的石材指大理石、花岗岩等非玉石材料)和一些高科技材料等,可以利用一切手段进行形态的构造,可以这样认为:雕塑表现的是形体,但揭示的却是艺术家叙事性的自我内心感受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雕塑材料成为具有符号功能的信息媒介,雕塑作品即是由材料构建的空间中的造型。


虽然从理论上讲玉雕是雕塑艺术的一种类型,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们各自进化出不同的核心要素,因此,本次展览以“玉石雕塑”为名就具有重要意义,雕塑艺术之于玉石这种材质,二者的结合、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如果以雕塑艺术切入玉石这种材质进行艺术创作,首先摆在雕塑艺术家面前的问题就是材料的认知与运用,因此,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与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玉雕造型艺术工作室进行合作,每位艺术家带一名玉雕或宝石方向的同学,在选定原料的基础上,由艺术家提出造型方案,同学来实施,这样,艺术与工艺能够较好的进行结合,这种创作形式非常新颖,既能够保证作品的雕塑艺术特性,又能够保证作品在工艺上符合玉石雕琢的规律。从最终的作品来看,这种结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展览,材质统一是基本要求,全部作品使用云南本地产的玛瑙原料来进行创作,各位受邀参展的雕塑艺术家构思多元:从强调视觉张力的作品到崇尚观念与当代意识的作品,不同的作品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展现了丰富的个体体验、强烈的时代记忆和具有批判意识的主体精神。这些因素都能够顺利实施于玉石这种材质之上,艺术家与同学们都体现出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云南是资源大省,从传统的翡翠到现在各种玛瑙等玉石材质层出不穷(历史上翡翠的产区属于云南腾越府管辖,故有“玉出云南”的说法),云南人对玉石的消费和喜爱已经深深渗透进骨子里,云南的玉石产业在全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本次展览的促成,有其深厚的地域历史渊源和广大的本土群众基础!


本次展览,希望能够以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与昆明理工大学的合作为契机,继承传统,继往开来,为当代玉雕创作和玉石产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罗江(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