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隆重纪念沈耀初先生诞辰110周年、张仃先生诞辰100周年,由厦门市张仃美术馆、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厦门市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协会、沈耀初美术馆、万色城电子商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此心安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张仃、沈耀初作品联展”于2017年12月23日——12月30日在张仃美术馆举办,并于2017年12月23日(星期六)14:30在张仃美术馆举办展览开幕仪式。本次联展展出张仃美术馆馆藏张仃书画精品60余件、沈耀初美术馆藏沈耀初书画精品30余件。作为年末压轴展览,两馆联合将馆藏精品联袂展出,是对沈耀初先生、张仃先生这两位为20世纪中国美术作出杰出贡献、为中国现当代美术留下了不朽丰碑的美术大家最好的缅怀和纪念。本次展览也是张仃美术馆为促进海峡两岸美术交流而策划举办的重要展览,得到了厦门市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协会的支持。
一、两位美术大师与福建有不解情缘。
本次展览的两位美术大家沈耀初、张仃都与福建有不解的情缘。
沈耀初(1907—1990),生于“书画艺术之乡”福建省诏安县,自号士渡人(古稀后改“士渡叟”)。沈耀初先生受诏安的熏陶,幼喜绘事、精勤敏悟、习诸大家、乐之不倦,中青年时期就是本邑颇负盛名的画家。1948年旅居台湾从教40余年,教书之余,寄情画事,融中西画艺术精华,数十年如一日对书画艺术执着追求,终于卓然有成,1974年与张大千等一起被评选为“台湾十大美术家”之榜,并获台湾画学会最高荣誉“金爵奖”殊荣。1975年以后先后在欧洲、澳洲、南美洲及东南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或联展,作品被海内外诸多博物馆和私人长期陈列珍藏。1989年被英国剑桥大学编入“世界名人录”,是海峡两岸公认的国画大师,但因地域性的限制,这位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在上世纪末才被画坛重新认识和熟知。
苏轼《定风波》云,此心安处是吾乡。沈耀初1948年访台时候因时局动荡旅居宝岛三十余年,但他一直眷恋祖国、心系家乡,在垂暮之年毅然离台,并携带毕生创作的书画作品回乡,特别是投资创建沈耀初美术馆,珍藏其一生力作,为后人留下一座艺术宝库,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仃(1917-2010)号它山,中国辽宁黑山人,现代中国艺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书记、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黄宾虹研究会会长等职。张仃博学多才,在近八十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涉猎领域广泛,是一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均有建树的大美术家,一位与20世纪时代风云、民族命运关系至为密切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在救亡与革命、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文人与民间、绘画与设计、城市与山水之间穿梭不息的艺术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座立交桥”。
白居易《种桃杏》言,“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张仃生于东北,但为寻求艺术真谛走遍大江南北,其中福建是张仃艺术旅程中的重要一站。张仃对福建有着深厚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对福建美术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及指导,特别在20世纪80、90年代张仃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先生数次来福建写生创作,留下了一批焦墨山水代表作及大批福建写生草稿,为人们了解福建、弘扬福建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张老生前也曾多次来厦门开会、讲学、写生,多处厦门景点进入过他笔下的山水画。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张仃逝世后,张仃美术馆落户福建厦门,成为国内以收藏、展示、研究张仃艺术的专业美术机构。如张老泉下有知,当引以为慰。
二、两位美术大师坚守民族文化自信,通过各自的艺术实践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空间。
两位艺术大师虽生前素未谋面,但在艺术趣味、追求方面却有相似之处。如在创作题材方面,两位大师都善于画鸡,沈耀初笔下的鸡,无论昂首润步、或摇尾踟局,莫不神态自若、活泼生动。张仃的彩墨大公鸡,引颈高歌,呼之欲出。20世纪80年代,张仃先生还设计了中国首枚生肖鸡票,代表了张仃邮票设计的最高成就,成为人们争相珍藏的邮品。
同时,两位美术大家坚守民族文化自信,并通过各自的艺术实践来拓展中国画的表现空间。沈耀初反对摹拟临仿风俗,深恶食古不化,主张在生活中获取新的感受和发展传统技法,其笔下的墨荷、芦雁、奇松、怪石、古木、寒鸦等自出机杼、别具一格。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沈耀初曾在台中图书馆举行一次展览,他独特的画风,为当时沉寂的画坛带来一股新的气象;张仃亦从20世纪50年代高擎“中国山水画革新”大旗,开启中国山水画走向自然,反映生活的一代新风,后以焦墨山水独步画坛,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