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融,1949年生,上海人。1980年毕业于上海师大物理系,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协九届、十届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北京画院研究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海派书画鉴定委员。
《西湖画丛》第三辑历经四个月的组稿、编辑、排版、审稿,将于11月底付梓首发,本辑“画家”栏目我们邀请上海著名画家、理论家徐建融先生,专版介绍徐先生的山水作品及理论成果。此次特邀徐先生于11月30日下午3:00时来画会举办“湖上长风——徐建融作品展暨《西湖画丛》第三辑首发式”。
徐建融,当今中国画坛上一位值得敬重的踽踽独行者。数十年美术史的研究,其专著逾百部,真正称得上是著作等身的学者。陈佩秋先生曾说:“徐建融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画晋唐宋元传统、简称唐宋传统的最有力倡导者。徐建融的画史画论研究,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书画实践的方向探索;同样,他的书画实践,也不是为实践而实践,而是作为画史画论研究的一部分或一种理论的实践方式,是为了史论研究的更加切实和深化。这就使他的理论,具有了一般理论所缺乏的实践价值,而他的实践,也具有了一般实践所缺乏的理论意义。”说得可谓中肯。徐建融用他独特的方法进行美术史的研究,也用他同样独特的认识,实践自己的中国画创作。或许,在我们今天的艺术环境里,具有这种“士气”的学人已然凤毛麟角了。要说,这才是“雅正”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徐建融用他“宽容”的处世态度,践行着一般的文化人做不到的那股子“拗劲”。徐建融服膺于唐宋人的山水精神,致力于用唐宋人的法门,来完成自己从真山真水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以物境美为大前提,笔墨的表现为手段的“刻画”,终不因严谨而刻板。他把这种探索看作是一种艰辛的历练,从中体悟仁智之乐的真谛。观徐建融的山水,真有“大美不言”的静穆气象。
徐建融,居上海“东海长风堂”,西湖画会,居杭州“湖上满觉陇”,我们期待此次“长风”的“湖上”之旅。
中国文化的内核是诗,在内心充满了诗感的人,就是一个具有文心的人。我读过他写的很多古典诗词,这些诗词,在明清是上品,在宋代,也是可诵可吟,时间过去了一千年,有几颗文心可以守候?徐建融是其中的一个。这里仅举一例:傅抱石的游春图,徐建融题了一首效柏梁体的长诗和一篇长跋,翠华想象,精妙高古,如此神品,生于现世,应该是奇迹。写这文字的人,竟然和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是我们这代人的福分。
—— 陈鹏举《一个真正的文人》
有云:“士,三日不见,当以刮目相看”,这个士,进步自然神速。对于这样的士,如果连续三个“三日”不相见,则其神速的进境,不要说他的同侪,或许连他的老师都认不出来。我说,徐建融便是这样的一个士。他不只在年岁的增长,生活条件的改善,或是工作中适当的易位。更可贵的,在于他的努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在于他的学术提高、研究深入、大量著作的出版。更在于他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伯敏《刮目篇》
研究传统中国画,懂得古文和懂得书画的实践,二者缺一不可。一般人懂古文不懂书画,懂书画不懂古文,很少有二者都懂,这样,要想真正懂得传统就很困难了。像徐建融这样的情况非常难得,他的基础好,古文的基础、书画的实践推动了他对于中国画史论的研究,而史论的研究也反过来作用于他的古文诗词和书画创作。他的古文诗词大多数是针对书画而发,而他的绘画作品上也大多数有古文诗词的长题。
——方增先《传统的切实思考者》
徐建融教授已在上海大学执教二十余年了。多年来,他一边热心于传道授业解惑,一边更是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终于成就一番骄人之成绩。知道他在美术界颇被看重和推崇,我为我校有如此杰出之人才而高兴……
——钱伟长
20世纪80年代,徐建融参与12卷本《中国美术史》的编撰工作,他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文字写作的根底为他在中国美术界奠定了应有的学术地位,成为当代美术史学界的翘楚。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创办美术史专业,在他的主持下正式开张招生。这个专业的成立填补了上海高等教育的空白。
作为一个当代中国的文人,徐建融藉助治史、为文、从艺的“技”而最终通达于人生的“道”。 对于“道”的深入研究又使他通过在追求学问所下的功夫之中,理解、认识并提升到一个更为广大的层面。建融已经在他已有的人生中体现了应有的价值,相信还将有更为辉煌的光焰闪耀在他未来的岁月之中。
——冯远《天真致平淡,千古斯文影》
他享受着创作给他带来的快乐,特别是在准备过程中去构想,这对他而言是乐趣无穷,他有很多思想的原声多是在这种状态下出来的。似乎我们的阅读和欣赏,永远跟不上他不断创新的思路。
——韦之《我看徐建融》
徐建融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画晋唐宋元传统(简称唐宋传统)的最有力倡导者,并在我和谢稚柳的讲解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补充和发挥,形成为更加充分而且旗帜鲜明的论述。其中最有创见的,便是关于针对不同时间、地点、条件、对象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分析。
——陈佩秋《徐建融与中国画唐宋传统》
在大家的眼里,徐建融先生是位学者、美术理论家和画家。他的古文也特别好,用文言写作又快又好,就是中文系教授也没几个及得上他,所以他在我的印象中是很全面。其实更鲜为人知的是,徐先生还是一位蛮有组织能力,蛮有市场意识的学者。
1992年,朵云轩在上海注册成立了中国最早的一家艺术品拍卖行,我们请熟识的徐先生来做顾问。他参加筹办朵云轩首场艺术品拍卖一事,我深感他的这种潜能。
——祝君波《与徐教授一起创业的日子》
在我看来,只要人们一提起徐建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写的几部关于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的著作,在书画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圈子内几乎人手一册;他研究中国画晋唐宋元传统的几十部著作,也被年轻一代的画家们作为借鉴传统的必读书。他的名气、名声之大,著述、著作之多,写生、创作之丰,恐怕在当代从事书画研究工作的人群中,无人可与之相比。我总觉得,徐建融所从事、所倡导的学术、艺术事业前途无量!
——叶子《徐建融其人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