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境”陈永生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7/11/25 — 2018/02/201307
  • 展览空间:河南大观当代艺术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以我的旁观,永生以一种平静而又波澜不惊的方式把自己生活的舵转向了山里,那是种内向的力量,表面温和而内心凶猛。人到中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习惯而热闹的红尘生活中抽离,至少,永生果断地转过身去。我在他近两年的作品中看到某种整合和松动,他们流露出不同于以往作品的轻盈和放松的神情。尤其在小幅作品中表现的更强烈。我想这种放松,是他在进山之后渐渐放下众多的规矩后沉思默想的结果。任何艺术形态的改变必然是人的改变,我总相信在永生平静的外表下暗藏着许多澎湃的抱负,这些念头在他诸多的大幅油画里都可得见。这当然是那些小幅作品导向的实践物,大块的明暗对比,被强化的线和色块,阴郁和明亮交互,如同山间四时的轮替。除了再现,我想永生一样在等待它们和自己内心最后完美现状的合流。


绘画一直是面镜子,照见的无非是你这个时段的人影斑驳和辗转泥泞。造境无非也是再造自己。所幸,五年来,这镜子里陈永生的轮廓已经越来越丰满而清晰。


尹朝阳《永生造境》节选


陈永生越来越自信地展示了自己的个人特质,他不再追寻种种新颖的视觉趣味,而是在与嵩山的持续对话中,不断激发出更真实的“自我”——苍劲而凛冽笔墨意趣,雄浑而酣畅的生命激情,以及浓烈而又冷峻、沉郁的凛凛风骨。可见,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嵩山之于陈永生,早已不是单纯的“写生对象”,而更像是无言的心灵对话者。而“嵩山写生”的过程,也远不止是对视觉感受和语言技巧的锤炼,而更像是将种种纷杂的“当代体验”重新融入“朴素自我”的浴火重生。在这个意义上,陈永生的“嵩山写生”也许才刚起步,在未来与嵩山更持久的精神对话中,他显然还会看到更深沉、更丰满、也更从容的自我,显然也会不断创作出更加炉火纯青的“写生作品”。

方志凌《凛凛风骨——读陈永生的“嵩山写生”》节选


永生的写生主题框定在一成不变的山貌,不变中的变化是画家重新赋予的主观调性,那些被移植到布面上的山林水色,已经不再是现实目力可见的真实场景,而是画家构筑想象的另一种虚拟山林。


画家陈永生在他知命之年,敢于直面中国第一处陆地起点太室、少室二山,倒非举义宏愿,只是喜欢静谧独处,顺便体悟自然山色赋予自我的丰富和深入。这情形有点类似梵高在法国外省阿尔写生一样,他完全进入了个人与场景的交融际会,其绘画手法亦随之自如达意,那极度夸张手法将一切色彩和光线——都抟合在画中并赋予它韵律般的鲜活生命感。深入体认自然场景的梵高,纵使将其反锁在一间普通房间里,他一样可以出人意料地将瓶瓶罐罐画出空间与色彩的力量。永生在师古前人吗?也许他没那么矫情,嵩山写生只是适合他,笔者曾经三度与画家同游嵩山,自感他已经比一般人更清楚山色随光线的节奏变化,那是一种高度专注后的视觉经验。


高毛《摹写“神山”者》节选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