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精神价值,历朝历代名家云集,大师辈出。更是以艺术家的整体绘画风格为地域划分标准而产生的群体、“画派”,作为研究中国画发展主要方向。在古代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产生了两大种全然不同的山水绘画体系。在其后不断产生的“吴门画派”“扬州画派”“金陵画派”“浙派”“松江画派”均在“南、北方画派”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样,在近现代时期也产生了不少令世人瞩目的画派,如江苏的“新金陵画派”、浙江的“新浙派”、上海的“海上画派”和陕西的“长安画派”,以各自独特的艺术理念或反映新时代气息或表现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它们为推动中国画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金陵画派”自觉的创新意识,辩证的民族意识,高尚的人文精神,激情的写意精神,标新立异,个性突出;“新浙派”在前人以戴进开创的“浙派”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的独特笔墨形态,同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海上画派”学习民间、借鉴西方,为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和现代中国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影响了整个东方绘画的发展;“长安画派”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立足黄土,扎根生活,反映现实,凭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乡土风情,以新的审美情怀和语言方式,构成了鲜明的艺术风貌。这四大画派开启了现代建立山水画派的一代新风。
本次“江浙沪陕”2017中国画学术交流展集聚江、浙、沪、陕四地优秀的艺术家,展开中国画学术交流展,旨在提高中国画的学术研究高度,共同探索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展现新时代下文化艺术的崭新面貌。以地域性的“画派”艺术碰撞加强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各个省市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对落实,践行党的精神以及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坚定文化自信,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实现中华文化全面繁荣兴盛,具有着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