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先锋”第二回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7/11/26 — 2017/12/261060
  • 展览空间: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永远革命,永远进步——“粤先锋”的期许


如果我们将先锋艺术理解为前卫艺术(Avant-garde Art),那么关于“粤先锋”的讨论就要复杂很多,因为前卫艺术肇始于19 世纪中叶的西方世界,西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积累自然要丰厚过我们短短四十余年的上就成了一个纯粹的形式主义命题,前卫艺术也不例外。不过,如果我们将先锋艺术理解为一种革新的精神,那么先锋艺术不仅与前卫艺术在精神内核上能够取得统一,也更便于我们理解“粤先锋”的意义所在。


“青年人永不腐朽”并不是指青春永驻,而是指青年群体更具有锐意进取的先锋精神,但青年群体如果没有好的交流学习成长的机会,同样容易被社会边缘化。出于对南粤本土青年先锋艺术家的关注,自2015 年开始,“粤先锋”成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委员会中青年艺术家推介工程的标志,“粤先锋”项目致力于为中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多展示、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不至于在复杂的艺术生态中受到过度的商业冲击而随波逐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粤先锋”因而更为关注艺术家群体里更具有革新性的群体。这一视角实质上承继自扎根于南粤大地的岭南画派。抗日战争时期,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先生曾经撰文《我的现代绘画观》,当时未曾发表,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份珍贵的遗稿才得以整理发表于《美术》杂志。在行文的最后一部分,剑父先生说:在进化史上说,一时期有一时期的精神所在。绘画是要代表时代、应随时代而进展,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了。今日改革了、创作了,不久就会陈旧了,又有新方法、新理论了;那时又从而革之、创之,实在永远地革命,永远地创作,才永远地进步。


“永远革命,永远进步”既是剑父先生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他一生追求的“新国画”的目标。中国画历史悠久,传统厚重,剑父先生所提倡的“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新国画并不是要否定中国画传统,而是倡导一种因应时代精神的绘画改革。他在日本画里看到了日本艺术取法西画而取得的成就,在20 世纪初滚滚的革命洪流里,亦想努力革新国画。南粤大地无疑为他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沃土。明清两代,广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唯一对外开放的大港,商贸发达,就绘画而论,清代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的外销画里就出现了中国最早一批商业油画。二十世纪的中国,广东更是处于中西文化交汇的核心地带,新思想、新观念、新制度在这里碰撞萌发,而远赴海外求学的广东籍学子的归来,更是带来文化教育的变革。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高剑父先生既是一个社会革命家,追随孙中山先生投入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当中,又是一个美术革命家,力图革新国画。自1908 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后,高剑父多次举办画展,通过展览来宣讲自己的“新国画”理念。在这样的交流宣讲的过程中,岭南画派逐渐成熟。20 世纪20 年代,力主“折衷”的岭南画派与坚守传统的国画研究会进行过一场激烈的笔战,高剑父的学生方人定与国画研究会的黄般若围绕新旧国画问题各抒己见,这场著名的“方黄之争”持续时间长达半年,虽然各自都有偏颇之处,却也极大地促进了广东艺术思想的成熟与活跃。


艺术创作自然不能闭门造车,“方黄之争”已经过去将近百年,当时尚属少见的艺术展览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但是这一次的“粤先锋”作品展,汇聚了十二位锐气十足的艺术家,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艺术盛会。应邀参展的艺术家们风格、理念各有不同,然而参差多姿才是百花齐放的气象,交流碰撞才有革命进步的火花,因此在展览开幕之际,追述高剑父先生“永远革命,永远进步”之高见,而与诸方家共勉之!


赵兴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广州美术学院教师

2017 年11 月3 日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