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画自语)
这次瓷画作品暨山水花鸟画作品及课徒稿展有别于2015年9月份在杭州西溪洪园的画展,它有四个特点:一是“小”,展览的规模小,场地小。二是“简”,展览没请领导题词,不搞仪式,不排程序,不剪彩,不讲话,不写自己的头衔职称及获奖成果。三是“特”,作品有特色,都是近二年来的新作,有直接写生的,有创作的,展览形式也有特色,分设有瓷画展、山水画展、花鸟画展和课徒稿展。四是“松”,展览以观看探讨交流为主,轻松休闲。
自70年代高中时正式拜师学画算起,画画也有四十几年了,可其实在这四十多年中因种种原因好多年没怎么画画,年轻时做过农村代课教师,大学时读的专业与画画完全不搭界,大学毕业后,做过多年的基层国有单位的党群工作和机关行政工作,所从事的工作几乎与画画都搭不上边,只是近些年来既讲课教书又画画创作才与画画搭上了点边,我算不上一个专业画家,更谈不上什么资深画家。
幸运的是,我在学画路上,遇到了三位好老师。第一位是我就读余姚中学高中美术班时教我们美术的胡匡一老师,是他启迪和激发了我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在高中美术班中,我在胡匡一老师那里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素描速写、水彩水粉画、书法国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也对美术理论和流派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第二位是我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学习时,给我们亲授指导的张立辰老师,在张立辰老师那里,我不仅学习了系统的国画理论和技法,更是对国画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有了更深更多的理解。
第三位是我参加抱华楼写生创作班中给我们悉心授课的何水法老师.何老师的大写意花鸟画是我一直喜爱和仰慕的,在抱华楼写生创作班中,我多次观摩了何老师大写意花鸟画的作画全过程,探究了何老师的用水用墨用色之法,领略学习了何老师作画时的那种魄力、激情和洒脱。如果说,我在画画的路上有那么点点些许的进步和成长的话,那与三位老师的指导和影响是绝对分不开的。
其实,画的作品是一个全方面体现出来的东西,它不仅体现着作者对线条笔墨的运用、画面构成的处理和用水用墨的技巧,更体现着作者的境界、学养和多方面的造诣,我深知自己的画作达不到这样一种高度,但对画画中的“学、悟、勤”,还是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实践。
在画画的队伍中,我只能算是一个热情的参与者和勤奋的奔跑者,纵然在奔跑的路上也有挫折和困惑,但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今天,我把这40只在浙江龙泉和江西景德镇所画的瓷画作品和22幅山水画作品、20幅花鸟画作品及24幅在课堂上给学生当场示范的课徒稿展示给大家,既是对我近年来画画的心路历程作一个回望,更是想通过这些作品的展示来暴露一些不足和问题,以期得到一些真诚中肯的批评和指点,使自己在今后的画画中画的更加轻松,更加从容,更加洒脱。
谢谢各位的莅临。
徐立明
2017年11月于杭州西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