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意象----写在伍立峰《苏园幽梦》园林油画个展之际
徐惠泉
古有庄周梦蝶,不知是梦中化为蝴蝶,还是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伍立峰将展览定为“苏园幽梦”恐怕是与庄子有着同样的人生哲思。古往今来,从庄子的人生哲思而引发出的某种共鸣,最著名莫过于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但若以此生发画境,则如王国维所言:“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伍立峰油画作品中的园林之景,偶有一园、或二堂三桥式古典苏式建筑一角的别致描绘,却显露了画家游离于古典与现实、“有我”和“无我”之间的观照与抒怀。
好作品贵在能超越技法,透过画面传递出“言外之意”、“弦外之响”。伍立峰的“苏园”,既有现实感,又与现实有所疏离。堆叠的假山、玲珑的水榭亭台,以及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水边石崖与屋檐,这些苏式园林中最为常见的景致,被伍立峰挪移到画面中,使人感到有些陌生,又让人感受到几分亲切,可以说是经过缜密构思而看似随意的结晶。旖旎的江南水乡,没有北方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多年求学、生活居住于吴地,在他乡变故乡的苏州,诗情画意、江南韵味已经融入伍立峰对美的极致追求。
在伍立峰的“苏园”中,难得见到“人”的影子。或许,由于平日里教学任务缠身,园林系列正是伍立峰的一种文人式的悠游。显然,画面中那些粉墙黛瓦下的闲情显得有些游离。古人云,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在画中悠游,何尝不是对唯美的一种文人式的追求与寄托?然而在画中的“苏园”悠游,更容易使人忘却城市的噪杂与喧嚣,只觉身在山间。“苏园”中的人和景正凝练成伍立峰刹那间情感的遗存。作为一个画家,就是要懂得艺术的规律,善于把所见之物和所感之情,提炼成内容充实、形式感强烈的画境。
意象油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词汇。它在油画创作中融入中国意象美学观念,比较注重意境的生发和诗意的传达,而更接近艺术的本体。伍立峰画面中的“园林”景致被“写”入画,不仅在情绪的感怀和抒发上,甚至有些笔触和线条都吸收了中国文人画的元素,简约的画面很容易使人沉静下来。在伍立峰的园林系列中,我们看到了他在油画中国化过程中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探索与尝试。
另一方面,由于他早年是设计专业的科班出身,使他对艺术的理解和形式美的认知有着独到的见解,也使我们感受到他通过简约的构图使画面呈现出的几何构成式的现代气息,给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假山树木、池塘小桥增添了几分灵性和洒脱,而独有一番滋味。
祝伍立峰先生“苏园幽梦油画作品展”圆满成功!
徐惠泉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艺术家介绍:
伍立峰,苏州科技大学 传媒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委员,江苏省油画学会理事,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