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並活著井上有一》展序
文/海上雅臣
譯/李建華
繼漢字以後,日本稱之為“書”的中國“書法”在唐代(618~907)傳到了日本。在中國,從鄭道昭、王羲之、顔真卿直到王鐸,古典書法的大家相繼湧現,留下大量獨具個性的作品文獻記錄。可是卻不含空海和最澄的作品,雖然他們在日本作為傳播了書法的人物受到高度重視。今天,井上有一在中國作為現代書法家受到尊重,他很可能成為在中國書法史上留名的日本書法家第一人。
20世紀以降,東方深受來自西方文化的影響,無論日本中國,在美術方面都興起西方絵畫構圖之風。東方最早接受了西方影響的日本,135年前曾出現了美學論史上著名的“書法不是美術”的論爭,按理說應該是“書畫不是美術”。東方美術謂墨有五彩,水墨畫一直佔據著重要位置。進入二十世紀以後,書畫也開始向西方絵畫的空間意識傾斜。
絵畫與書畫的決定性區別在於,絵畫是在畫布上完成所以不留畫布本色,用的是畫面全塗敷的方法。反之書畫本是在寫字的基礎上衍生而來,重點放在了強調餘白的訴求力勝過文字和繪畫。歷史上,西方和東方在處理本體與余白關係上,極而言之即重點放在哪兒截然不同。
1950年代西方亦開始盛行抽象畫。在美國,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滴畫(dropping)、弗朗茨・克萊因(Franz Kline)著重墨線的抽象畫有大量作品問世。可以認為非定型藝術(Art informel)、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等新傾向明顯受到了来自東方書畫紙面効果的影響。
本來傳統這東西就是曆經漫長的歲月,用特殊的獨特技術和有效發揮該技術優勢的製作方法以使表達漸臻的。有「以竹接木」(不倫不類)一說,即使想用水墨畫的呼吸玩轉油畫,結果也只能是「以竹接木」的玩意兒。
有一超越了東西方這些膚淺的交流,要追求運用自然的書法素材和技法,以書法的紙面效果,在訴求力上敢與西畫空間媲美的東西。他通過寫字這個東方的行為和方法,在紙面上成功呈現出與西方繪畫空間匹敵的震撼力。有一作品現代的新意即在於此,這讓西方人深受刺激。紐約的抽象畫家羅伯特·馬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稱井上有一是“20世紀下半葉屈指可數的偉大藝術家之一”。對日本的畫家們也成了前所未有的刺激。它以書法達成,尤其耐人尋味。
近20年來,井上有一書法展在中國頻頻舉辦,引起廣泛關注。大抵做東方的美術鑒賞,迄今多為名作展、代表作展的形式,而這次井上有一展將超過歷屆在中國的有一展,成為涵蓋從初期、全盛期到晚年作品、呈現有一書業脈絡全貌的展陳。通過各個時期的作品,可追溯井上有一如何最終獲得了獨得表現的。這正是本次有一展的精彩之處。
對日本人來說,在20世紀以後與近代中國交往上至關重要的城市南京,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展覽意義深遠,通過井上有一的書法作品, 20世紀以後東西方較量的軌跡將清晰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