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里寄情 藤中寻梦
文/沈行工
近日看到赵渐明百余幅写意花卉新作,似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十分高兴。说起来这也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在期待的事情。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在南通文化局的创作办公室工作过,渐明当时正在学画,对于他的绘画才情我很早就有了深刻印象。后来他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的中国画专业,学习成绩十分优秀。本科毕业时专业老师和系里领导都很希望他能留校任教,而渐明由于家庭和个人原因选择了回家乡南通工作。
我那时已在南艺任教,也为他觉得有点惋惜。不过渐明在南通画院工作期间还是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他的艺术见解和绘画功力以及在笔墨运用上的悟性得到了当地同行们的赞佩。我曾多次问过渐明,是否可以考虑调到南京,求得一个更适合专业发展的学术环境?在千禧年之后,渐明一家回到了南京。然而因为工作性质的变动,他担任了工艺美术方面的艺术总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艺入商海”,可以想见,在他挂笔收纸的十余年间,内心深处难免会有些纠结。
实际上,渐明内心的笔墨情怀是无论怎样也割舍不去的。虽则这些年来他“极少有画示人”,然而在为企业事务忙碌之余并未真正停下画艺研习,此次能集画办展正是他多年辛勤积聚的成果的展示。
渐明所推出的写意花卉新作大致分为两部分,他自己将其称之为承接于传统的和习新于现代的两个系列。在我看来这些作品充分映现出渐明既执着坚守又勇于突破的艺术理念,而对于绘画形式自身表现力的关注,对于绘画艺术语言的推敲和讲究,则是始终如一贯穿其间的。
其实无论古人今人,作写意花卉多是高手的选择。就某种角度而言,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作品常常是最见笔墨功夫,最显线条和墨色的韵味的。 “有心种花,着意绕藤”,花里寄情,藤中寻梦。相信渐明的选择也并非偶然。
在渐明这批新作中,我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偏向于现代风格的部分。尽管仍然是荷花、葫芦和紫藤,但在他的笔下却呈现出别样的情趣,有了一种个性鲜明的独特的形式意味。渐明尊崇传统又力求创新,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大势中他不断地开阔视野充实自己,前景必定是令人鼓舞的。
2017年6月
艺术家简介:
赵渐明,1956年出生,南通籍书画家,二级美术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从陈大羽、张文俊、王孟奇等名家。1980—2000年间任职于南通书画院,1992年起担任院长助理,后调往南京任职江苏爱涛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艺术总监。现为南通书画院特聘画师。
此次展览展出赵渐明近期作品120余幅。赵渐明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和探索,擅长藤本花卉;本次展出的作品,一部分是沿袭传统的表现,另一部分则在传统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的形式和语言,呈现出个性鲜明的独特意味,体现出作者既执着坚守又勇于突破的艺术理念。这次展览是赵渐明近年来艺术探索的一次集中亮相,在回归家乡展示汇报创作成果的同时,也冀望借此活动与美术界同仁就艺术创作进行恳切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