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情·意
——读童昌信先生的彩墨九寨山水(代序)
蒋东生
童昌信先生的一幅幅让人眼睛一亮的彩墨九寨山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恍忽你走进了神奇的九寨山水和大熊猫自然生态栖息地。由于他为人处事低调,故他的作品鲜为人知,何况又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人。世语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是“外行”,我看画只看他美与不美,展示你面前的画是否是表现了画家的情和意,我读他的画,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他的作品有景,有情,有意,做到了景情意交融,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情,具体而言,他倾注了对九寨山水的情意,因此,他能恰到好处的再现了九寨山水的神韵丽质,让读者在画面前产生了共鸣。
从“传统”的桎梏中走出来
童昌信先生话不多,为人处事都很低调,但却极重感情,做事非常认真,历经磨难,但仍保持一颗纯朴的心。待人率真,表现在画上则是画风朴实、不哗众取宠。性格坚毅,认准的路,他会坚决地走下去,他试图发挥西画的色彩优势与传统水墨山水联姻,这是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因为这有悖于所谓“传统”的路。终于在通过十数年的探索与努力,他的画终自成一体,个人风格非常突出。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点点嚼别人馍的痕迹,而是在不断实践探索中从“传统”桎梏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彩墨画之路。在他简陋的画室中,有一条幅:“吾辈为人处事不可一事有我,唯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我者何,独成一家之谓耳”。他说,在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无论技法,使用的材料,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笔墨随时代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有所开拓与发展创新,不能固守于“长城”,老是去摹临古人、复制、克隆、抄袭古人,美其名为捍卫“传统”,抱着几个古人的审美情趣不放,在这样的桎梏中“创作”的作品与古人如出一辄,不是荒山隐士,就是“逸笔草草”,远离现代生活,宣泄自私无病呻呤的情绪。他的作品从大自然中来,令人耳目一新,没有那种似成相识之感,没有常说的那种像某某“大师”的笔墨,又有谁谁的影子,一看就是他的,他的率真与童趣。他的九寨彩墨山水,或宁静,或欢奔,既不脱离红尘,又有那么多原始洪荒的气息,画中之水,是画家心源之水,灵源之水,备生灵性,沐浴光明,洗涤尘心,大有“天地容我静,名利任他忙”,如闻天籁的禅悟。
法无定法,走自己的路
童昌信先生从油画创作转为彩墨画的探索,大胆地打破了“传统”中的意象造形,而大胆地吸收了西画的造型语言,以形和色彩说话,摈弃了以线为主的传统方法,赋宣纸上的山水以体积感的块面造形,大胆重新彩渲染,以期达到更好表现对象的神韵。其实,中国画不只是“文人画”意象造形,唐人张彦远早就说过“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 本于立意。”也就是说没有形,那来神,形以外的神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形,神落何处。故童昌信先生在创作中则非常注意形的塑造,也就是画九寨,那就一定要是九寨的形,画峨眉,就是峨眉的形。他说不能照抄自然,但也不能离题万里。要塑造某山某地的自然景观,他真正做到了“搜尽奇峰打草稿”,他为表现九寨神韵,十数年来,年年不分春夏秋冬,进沟采风写生,在九寨沟的山山水水之间,他都留下了的身影,到目前为止,他是画家之中第一个走遍了九寨沟九个寨子的人,正如2004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为其在沟口游客中心为之举办个人画展时,局长章小平在致词中说的,“童昌信先生是读懂了九寨沟的人,是热爱九寨沟的人。”是的,不热爱九寨沟,不读懂九寨沟,怎么能画出让读者生情的九寨山水。他画画,除对对象反复实地写生外,在作画也是一丝不苟,他的山水,必先完成其一幅完整的水墨山水稿(也就是画油画时的素描稿),然后在水墨之上渲以重彩,正因为他对创作的一丝不苟的创作理念和手法,故而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亮丽、明透、敦厚与扎实,读他的画,远可看气势,近可看充分的细节描绘,也就是远近都有看头,如果只是以那几根线条,几块留白,几个固有色,那肯定是不能把九寨之神韵丽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读他的彩墨山水,无论是九寨山水或峨眉风光,一看就是九寨,就是峨眉,但又不是某一具体景点,其实,那已是画家在具体景点之基础上提高、概括,升华之后,画家心中的已超越了的具体景点。难怪2004年国庆节,画家在九寨沟口的画展期间,有游客参观画展后进沟,出沟后开玩笑说“骗”了他,因他进沟后根本无法按画去找到实地的景点拍照。无论是 西画、中国画,虽有自己的表达方法,但归根结底是画家根据不同对象,把自己的感悟把自己情意留在纸上、布上而已。
不断进取,让美永住人间
童昌信先生常说:“知足常乐”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在艺术之路上没有“知足”两字,是应该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他已古稀之年的人了,对艺术追求仍不减当年的执着,每年仍坚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虽然他手中国内外的可画素材他一辈子都画不完,但他认为,过去的素材是死的,应不停到实地去采风,那才是活地素材,比如他年年都到九寨采风,年年有不同感受,年年有不同的新作问世。他的画风独特,大胆与时代接轨,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接轨,大胆的从几个古人的审美情趣中跳出来,墨彩并举,以彩抒情,推陈出新,诠释了当代彩墨画的风彩,把彩墨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行笔至此,借孔子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作为我和画家共勉。子曰:“生于今之世,而反古而其道,灾乃其身者也”。
大美无言,真水无香。
(原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
艺术家简介:
童昌信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特聘画师,四川九寨画院院长,四川·天娇大熊猫画院院长,《巴蜀画派》艺术实力代表人物。
油画、彩墨画家,长期从事油画,彩墨画艺术创作,从事报社美术编辑工作近30年,作品以蜀乡彝,藏民族的风土人情入画,近十余年来对九寨风光和国宝大熊猫情有独钟,中西相融,彩墨并举,诠释了当代彩墨画的风采,极具有个性,把彩墨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