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令人为琐事所累,情思意绪嘈杂不免落俗。而求心境畅达,情思激昂,品格高古,却因了俗世烦扰,少了一份耐心与禅定。张莹的作品带着清清凉凉的淡然心境,畅游于山川自然与自我的内心之间,张莹继承了优秀的传统纸本设色技法,运用色彩的效果,表达物象的情境变化和韵味,古人称之为“随类赋彩”、“活色生香”。画面中的山石皴擦不多,线条灵活自然,毫无做作之感。观其作品的品格高下可以体现作者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有其匠心独运,亦即为传达这一品格与思想,这次“境秘之旅”张莹2017东京个展所展示的作品为她在当代水墨领域中达到更新、更高的层面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她不断的自我突破的精神,将影响和激励后学者。
记得很久前看过一本很畅销的书——《我存在你的所有角落》。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世界上总有一个这样的人存在,他是上帝专门为你量身定制的——你的悲哀,他不会欢喜,你的疼痛,他会捂住胸口,当风把沙砾吹向你的脸,他也会不自觉地揉眼睛。但他存在于一个位置的角落,命运会考验你们的耐性,不会让你们从一开始就相遇。但你要相信,你们总会相遇。你所有等待的煎熬,你所有无法解答的困惑,你所有阴雨刺骨的雨天,在他出现之后,一切春光明艳,繁花盛开。”所以有些时候你在那里,不经意间看到,被吸引,驻足,内心荡起一丝涟漪,而这便是我希望我可以用画做到的,让我存在你的内心里,那怕一秒的共鸣,也是极大的温暖。于是,我很少写过多的文字去解释我的画面,我总以为,它与观众最好的相处就是默默无语的凝视。你不用知道我在画什么,不用理会我想表达什么,爱也好恨也罢,喜也好厌也罢,你面对画面最直切的感受,那就是我想传递的,我的画面想表达的。一千个人内心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愿用我的解读去禁锢审视者的思想。就像午夜听一首歌,只是副歌里的一句词,触动了你记忆里的画面,于是你泪流满面,于是你彻夜失眠。而我只希望我是那样存在的一个人,用自我的画笔去接触你的悲喜离合,去感同身受,贪婪的享受画前你认同或不认同的每一面。
熟睡的城市下,灯晕中纸笔间反复纠缠的过程让我幻想,幻想你在打量我每个画作时的表情,每个动作。是如一见钟情般的在这一抹抹蓝色中坠入,还是如熟悉的陌生人般在灰色山脚下匆忙隐去。
无关技法无关构图无关配色,只是初见般的直觉。而这画面中的秘境只是我存在的一个角落。那山是我,那鹿是我,那蓝是我,那黑亦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