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 -- 李珊个展

  • 展览时间:2017/02/25 — 2017/04/301032
  • 展览空间:东画廊
查看更多详情

东画廊荣幸宣布,生活并工作于北京的画家李珊举行在本画廊的首次个展。此次展览名为“复|兴”,集中呈现了艺术家近期及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创作,其中许多在过去颇为罕见或不曾展出。


城市和自然景观在四十多年里一直占据着艺术家的思绪。


作为“无名画会”的主要成员,艺术家在七十年代中期积极加入到“玉渊潭画派”的创作活动中,与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聚集在北京西城区的福绥靖大楼公寓和东城区的203大院内,或在紫竹院、香山等公园里。与许多同侪保持一致的是,李珊几乎以非学院化且非正式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更确切地说是在户外及露天的场景中。


他们一同讨论艺术、描绘静物及北京城内或附近的特定场所。李珊以“非官方”艺术家的身份参加了“无名画会”在1974年的地下展览及1979年相对开放的公共展览。这是李珊及其同侪在文革结束后相对轻松的政治气氛中所经历的转机性事件,最终能够以艺术团体的名义起身。


在这一时期创作中,艺术家锁定在庭院、宝塔、街道、公路及其他建筑表现的题材上,这些题材也贯穿于其近期创作中。而树木、花卉与景观是艺术家始终掌握的母题;高洁的梅花与清雅的菊花都是艺术家的个人肖像,反映着艺术家自己的心理现实。


而在最近新作中出现的场景多半来自于艺术家在世界各地的旅行。静谧的风光与城市灯火相对照。这些新作相较于七十年代的写生在色彩上更加明快鲜亮,然而都保留着其娴熟入微的独特笔触。然而与时俱进的是,李珊有意识地使用起一种更为观念的方法——与多数在此阶段的知名艺术家一样——对历史题材的绘画有着敏捷而成熟的意识。


譬如其“吉林北大湖”的系列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成是与塞尚笔下的“圣维克多山”(1895年)建立起对话。通过反复的定点“练习”,艺术家重构自己对一项现代主义经典的解读,以简单的形式、距离、光与季节唤起的变化进行替代,但总是给予观众地方感与共同的即时感。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