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生处”王子蚺书法艺术展

  • 展览时间:2017/01/07 — 2017/01/181105
  • 展览空间:凤凰茶馆
查看更多详情

点滴藏海,字里乾坤。云之生出,容纳了凭栏远眺的精神想象,也许静谧开阔、洒脱自在,也许神思悠游、岁月沉沉。


艺术家王子蚺个展《云生处》,首次呈现其自2015年始的淡墨单字创作及艺术探索。通过作品、文献和场景设置,艺术家近年来的多种书法面貌与创作思考,将得到完整展现。


优美的书法汉字是一个引子,带着我们步入山水画卷,卧游“字中山水”。薄如蝉翼的笔触线条交织出或明或暗的意象,飞白、凝滞、氤氲、漫漶,艺术家在汉字结构和笔法框架中,寻找情感的自由和书写的解放。


“淡“不止于色彩之改变,“淡”是汉字、笔墨和感知交融的空间和状态,如虚空灵碧的云一样翩翩而来。虚实交融之中,淡如白墙中的一道光影,轻盈的,悄悄的,退隐而沉默的,抬眼遇见,触动心弦。


一个字,可以是天地一色,皓月当空的开合;可以是不问前尘,坐看云起的放达;可以是自然喜悦,悠然自得的大自在。他的单字书法,将一个字尽可能放大,仰望如宋人之大山水,情感充沛、气象万千。


一样的云,不一样的境地。同一个字的系列书写,每一个字各有迥异的姿态和意趣。笔墨、线条、构图,打开与汉字相关的诗意想象。淡与白中看似漫不经心的精微处,充盈着烟雨山林,风行水面的气韵,这是中国山水的”烟云之气”。


经典之外,艺术家不断探索一种鲜活温暖的书法语言,将基因中的文化根性和对艺术的理解藏在了笔锋。


白云生处,雪泥鸿爪,卷帘隐几,袅袅茶烟。借由书法艺术与茶事空间的相融,书法与日常的我们因此心照不宣。笔下春山静,水墨化幽情,万端随云散,心闲入禅境。禅,乃德者、育者、尚者,博大精神;境,乃境界、心界、慧界,高屋建瓴。梅开时节,“禅·境——李少文、叶建新作品展”盛装启幕。展览主人公分别是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少文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叶建新教授。


中国水墨,最具民族风韵。宣纸与水墨,一同建构了东方文化灵敏、细腻、微妙、潜移的特色和含蓄、内敛、内在、哲思的气质,浑然自成体系。通过浓缩精神来凝固时空,每幅作品背后,都是作者辛勤的付出,可谓没有岁月的消耗和思想的倾注,无法达到动人心魄的境界。当下水墨绘画的指向越来越多元,李少文教授通过描绘人物来探讨生命状态,叶建新教授运用新视角重写山水,继承传统文脉的精髓又写出国画的现代意义,令人耳目一新。


李少文教授是一位博览典籍、勇于笃行的学者,他注目东西方文化,潜沉思考儒释道哲学,以古贤自励,深厚的学养功底落诸笔端,笔墨语言自成一派。李少文教授诲人不倦,时刻弘扬精神写意艺术观,为国画教育发展殚精竭虑。他的作品展示了写意画的工微细腻和简洁洗练,其作品艺术和内容的创新,在中国美术界当有较高成就。


李少文教授的瓷器堪称是对美学传统的丰厚与新变。人物线条炉火纯青,蕴藉古雅。写意花鸟清空秀劲,观赏他的花鸟瓷器,可静生敬,生境,归于净。其对中国美术和中国陶瓷现代化进程的表现和反映,值得当代艺术家思考和借鉴。


在寂静中研一池水墨,以青花为序,用水墨泼洒着这一卷平淡的留白,斑斓水墨,古韵花开。叶建新教授把水墨山水作品融入到瓷器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和生命力,这是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糅合到一起,是中国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技法的融合,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他是一个积极关注中国美学转型,彰显艺术生命特质,促进学术研究回归艺术本质的艺术家。叶建新教授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记录在水墨艺术中,他的水墨青花试图创造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永恒的发现过程,体现了时间、空间上的恒久性。叶建新教授从民族的情感里、从东方诗意的哲思里,发展出水墨笔韵与青花瓷的协奏曲,生发出无限天地的大美,抒写着水墨青花的创新表现,显示出他的独立哲学和对艺术的思考。


此次作品展旨在让公众欣赏绘画与陶瓷精品的同时,更能深刻理解艺术家对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的探索创新、薪火相传。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