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回头望去,既有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丰厚的传统历史积淀,也有近世以来艰辛探索过程。时值当下,经济全球化对多元文化正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影响。如何面对自己的文化,做出具有历史责任感的选择,不仅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思考,而是将真正影响到我们的实践创作。
自湖北省国画院第四届中国画高研班开班以来,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中国画创作者在湖北省国画院齐聚一堂,经过一年多系统的中国画的创作、写生等方面的实践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
湖北国画院高研班为全省乃至全国艺术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创作平台,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影响,陈迪和院长所倡导的“贴近文脉,正本清源”的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名家指导,通过导师和学员们的共同努力,把中国画创作走向回归到以民族文化为主体、以笔墨为本位,探求中国画本体,按中国画发展规律去创作与创新的正确道路上。继承传统中国画的真谛,表达真正的民族文化内涵与中国画精神,维护了中国绘画的价值核心与思维方式,形成了一套逻辑性和系统性兼具的学术理论及独到的教学方法,直指中国画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画学习和创作的方法问题,明确了中国画的创作方向,学员们对何为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大大加强了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把握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高研班本着“提高认识、加强理论、以创作为核心”的原则,采用理论学习与笔墨实践、室内授课与外出写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及艺术理论的学习,结合较为完备技法训练、作品点评、现场写生、创作及展览等一系列的活动,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而学员们也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艺术的格调来自于人品的修炼,艺术的成就来自于信念的执着。还曾记得高研班师生九宫山野外写生教学探讨,随着师生学员间交流互动的深入、远离繁华都市,扎根九宫山创作基地,心无旁骛、回归本来、痴迷创作,对艺术如苦行僧般虔诚和执着。高研班同学们重视传统,并积极汲取历代中国画流派之技法和精神。大家师古人师前贤,更师造化,通过自己的阅历和感悟,以“中得心源”之高度去描绘自然。常穿游于山野林间寻觅胜景,在千山万壑里挖掘诗情画意,流连于古村山寨幽径,挚情供养烟云,虔心感悟自然,动辄忘归。导师和学员甚至总结出了中国画学习十八字口诀:“研传统、修书法、勤读书、多写生、师造化、求意境”,已成为学员们的座右铭。
此次展览是对第四届高研班一年来教学成绩的检阅,高研班同学的辛勤劳动和心灵的沉淀,成就了一幅幅精品力作。展览的70多幅作品是从150多幅作品中经导师评选出的,作品创作思路明确,重传统尚笔墨,功力扎实,态度严谨,体现了全体学员的整体创作水平,也是对高研班教学模式的充分肯定,给学员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使中国画的创作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徐进波记于“尊古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