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别”默言书画展

  • 展览时间:2016/11/26 — 2016/12/111012
  • 展览空间:水璟唐
查看更多详情

云烟青冥


文丨唐晋


在中国谈诗书画一定离不开传统,因为总有人要从你这里寻找来源。更多的时候,我们习惯于从纸上、字面来讲传统,漫长且浩瀚的中国书画史留下了一个极其庞大厚实的艺术母本。在江山指点中,来历、源流往往成为取代一切更有价值的东西而容易令人噤口的标准。如果有谁想在默言作品中找传统,无疑是一件可惜的事情——你应该抛开纸面物象,到这个人的心象中去找,到她的绘写“当下”去找,正如写作者和阅读者事后苦苦追索的那个“在场”问题。你不了解她的“当下”,又怎么去找她的“传统”?而没有浩如烟海的“当下”,又怎么会有流传至今天的传统?


我们来看她的作品系列之一《无别墨》,我们说在“当下”,就在绘者行云流水般的意蕴中,在其欹偏互支又均衡持重的每一个瞬间,浓淡明暗干湿深浅薄厚粗细弯直滑涩轻重诸种为与不为都在看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结构实则挥洒放纵极度地自由生成,一切浑然抱一,得大自在。


对于默言,所谓传统,更像是一个身形巨大、面目难测、性情不明的“他者”,而她需要解决的是在“当下”中证实自我,从而将自我影像投入“他者”。从默言平时的笔墨练习中不难看出她的途径,她对宋元画风、历代碑帖、金文原初符号性的渴望识得文字精髓的重要变化无不相关。然后,我们不要忘记她还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研读古文字形体流变,既有设计思维的扩张、积淀,又有破解密码信息般的刺激、兴奋,“趣味”带给她创造的可能。默言的隶书有凿壁裂鼓之意,行草有腾蛟起凤之势,固者弥坚,绵延游走者轻盈灵动,非同寻常。她的书法入画,散漫混沌中惊天一笔,寂静寥廓处鸿爪数行,洇心浸肺,时而淋漓,时而块垒,时而虚无,时而怅惘,看似痕迹遍写,骤然烟霞散却,而作品最早是文字与画面的结合,逐渐地文字引导着画面、产生着画面甚至直接成为画面。无疑,默言的“当下”恰恰是类似这样的一场一场“窑变”,使得传统充满了活力。


观久了这样的作品能够入定。蜀中的设计师、独特的书画家默言,解读她的作品并非易事。一千多年前,李白曾写过名篇《蜀道难》,其中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句子。或者可以形容默言作品的格局。至于其意其魂,还是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句子更恰当:“青冥浩荡不见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