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风雅”逸社 西湖画联展

  • 展览时间:2016/11/19 — 2016/12/19688
  • 展览空间:麓山小镇艺术村
查看更多详情

“浮世”一词引自佛语,意指生命轮回虚无缥缈的尘世,与“浮尘”、“俗世”同义。英文翻译为"Floating World" ,意思是“漂浮的世界”。


“风雅”,则源自《诗经》六义中的“风、雅、颂”。“风”的诗歌来自民间,“雅”和“颂”多为庙堂之作。现在“风雅”已转义,用来形容风度儒雅的言行举止、品味高贵的事与物;“风雅”成了一种高尚文化品格的指代。


日本人在江户时代(1603-1867)形成的日本国粹“浮世绘”,引用了佛家的“浮世”一词,作品除了描绘尘世风俗之外,还有大量的艳情春宫。这些表面凡俗的景物却关乎人性,直抵艺术的要核,经画家们点石成金的艺术处理之后,就成了能登大雅之堂的“风雅”之作。可以说“浮世”中充满着丰富的艺术资源,也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


西方的文艺复兴也首先是一场世俗化运动,入世是其核心。当年的艺术家将人们对神的关注转向了人本,对“浮世”的现实生活作鲜活的描绘,从而让人性精神从神权的蒙昧主义中得以解脱,激发出来的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让西方文明从此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之境。


艺术家都是些感情动物,经常在“浮世”中弄出些“风雅”之事、之情、之物……。他们在雅俗之间搭建起一个通道,言说着普世的人性情怀,掀起一阵阵文化波澜,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行。


作为中国绘画主流的文人画,既讲入世,也讲出世,在雅与俗之间徘徊,其范例不胜枚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一幅反映市井风俗的“浮世”之作,而八大山人的怪石孤鸟却有着看破红尘的孤傲,是一件件有着鲜明出世取向的“风雅”大作。雅俗之间一线之隔,这两类作品都有极高明的艺术处理,洋溢着浓郁的情感色彩,成为“风雅极致”的精典之作。


优秀的文人画家在生活态度上讲究 “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身居庙堂,则为民请命;浪迹江湖,则谋釆菊东籬的自在,归隐于清远的溪山之中,以独立的精神在艺术中安身立命。时值今日,无论飘游于“浮世”,还是高位于“风雅”,都要连接地气、与现实发生关系,承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代言时代。


本次逸社与西湖画会的联展,展出的作品都是蜀中与江南才俊的精心之作,其中既有风雅入骨的古意诗境,也有艳情极致的浮世写真;有技艺精湛的炫酷,也有社会风情入神的刻划和呈现。此次联展,应该是一次青年才俊高端的雅集,又是艺术家之间的思想碰撞、技艺交流和展示才情的平台。更有幸的是,这次展览得几位资深前辈的加持助阵,无疑能为观众带来一席视觉的饕餮大餐,从“浮世”中飘来一阵阵“风雅”之音。


人境浮游中,让我们留下一缕缕清香、点点墨迹......


——策展人 甘一飞


2016年10月26日于麓镇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