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梦是人人共享出彩的机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努力采撷自然美、生活美、人文美,表现了当代美术工作者的历史担当;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大力推进艺术创新,赋予传统艺术命题以崭新的维度,努力熔铸美术创作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坚持高水准的艺术追求,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人民寻梦追梦的美好愿景,用灵动的笔墨抒写人民筑梦圆梦的伟大实践。“中国梦·荆楚情”-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作研究室作品展(第二回);旨在用国画的艺术呈现形式,向大众展示“中国梦·荆楚情”的壮丽山河和风土人情,展示“中国梦·荆楚情”的瑰丽画卷和人文诗篇。
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作研究室同仁奔向大自然与现实生活中,在丰富多彩与纷繁复杂的万象中,感受并体验造化世界的千变万化与多姿多彩;这种从“实践-理论-实践”创作研究的方式,启悟了大家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与表现手段,使大家的生活与创作血肉丰满,意象生动,笔墨贴切;重要的是,在“实践-理论-实践”创作研究中,自然与生活的丰富多样,开启了大家的视觉创造和“以技入境”的能力。并能以当代眼光去观察生活,以当代情怀去表现生活,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艺术的感觉能力,培养扑捉生活的能力。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许多新的语言、符号,有许多独特的处理手法,使一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场景,艺术化为特定的形式结构、笔墨语言、意境氛围,展现了“中国梦·荆楚情”的诗情画意。
八位同仁展出的作品中,山水、花鸟、人物皆有,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山水画在歌颂自然山川博大雄浑的同时,更注重皴法的个性化语言研究。花鸟画形式简约、构成感强、体现了构思与表现的融合;人物画以现实生活为主,亲切自然;内容与形式既有传统的古厚,又有探索的新奇,都注重锤炼笔墨的表现力度,在笔墨的抒情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特色;体现了当代人的学术思考与创作新语。可以看到,大家的创作研究兴趣及专注程度,取决于每位同仁的价值取向和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这也影响着今后其人格及其艺术风格形成的要素。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盛世,都伴随着一批活跃的艺术家,而艺术家的创作,又推动了时代的文化繁荣,进而形成这个时代的文化品格。作为文明史上不断穿越人类生存与时空极限的美物,中国画无疑是最富有文化意义的符号。
“中国梦、荆楚情”,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在新时代的今天;中国画坛花团锦簇,盛况空前。而我们更期望于当代中国画继承传统、踵武前贤,摆脱平庸、张扬个性、不拘一格、突破樊篱,俱进跨越!
2016年11月于湖北省美术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