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 歌——个展自解
“凤,火精也,生丹穴,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身备五色,鸣中五音,有道则见,飞则群鸟从之。”凤,有德且美,尚凤之俗,在吾楚地源远流长。昔楚庄王莅政三年,不飞不鸣,以凤自喻,一鸣惊人。后有陆通者,乃吾乡邑枝江七星台陆通港人也。“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其歌虽狂,实有深思,既令孔子,亦为心折。
楚地灵脉,承凤之泽,浑厚悠长,楚才斯盛。这些人中之凤即是汲楚文化精华而生,自然矫矫不群。瑰丽才思、纵横宇内如屈子,貌美高洁、傲骨丹心如昭君,还有被日本尊为“现代书道之父”的杨守敬……就连一些异乡人也以居楚地为荣,并于此盛放生命的华美。比如李白,本是绵州人,却高歌“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比如米芾,本是镇江人,却处处署名襄阳米芾。再如苏东坡,贬黄州而有寒食帖;文忠公也有“庐陵事业起夷陵”的慨叹。凤之德、凤之美,滋养吾楚之地久矣,得生此地,何其幸哉!
楚地风俗,生肖属"凤"(鸡)者乃是属龙者的贵人。我属龙,回顾所来径,虽多沐雨栉风,但也幸获众多属凤的贵人相助,如我的老师邹家禧先生、周德聪先生、葛昌永先生等,还有许多我的凤友,虽不一一列举,但都铭记于心,无时或忘。
更巧的是,家中萱堂名讳也有一“凤”字。故,凤之于我,除了地缘上的文脉传承,人缘上的贵人扶持,更有生命的血脉相连!而我浸淫翰墨多年,毛笔亦雅称凤管,更是朝夕相伴之物。若无凤管,无以明书道之微;若无凤管,无以有今日些许成就。“凤”之于我,渊源实深。
本次展览作品或颂巴山楚水,或述楚地风情,或自作小令,或闲赋记游。或篆隶,或楷行,或擘窠大字,或蝇头小楷。操凤管,书楚文,记凤事,释凤情,故名曰“凤歌”。
万双全
丙申重阳于墨池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