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路同行|杨维民
学院新方阵·2016年度展开展在即,蓦然回首,时光荏苒,自2007年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的上海新水墨大展首次"学院新方阵"专题展迄今已是第九届,即将跨入第十个年头,迎来十周年。往事依稀,值欣慰的是,学院新方阵所坚持的以推动当代中国画的的创新、发展这一主旨始终未变。
发展与创新是时代赋予艺术的重任,只有不断前行,才能让两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式继续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怎样发展、怎样创新,成为了摆在当代中国画艺术家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自十九世纪末开始的西风东渐,纷繁多样的西方古典绘画和现代主义绘画流派面前,中国画出现了三种变革观点-固守、改良、革新,这是面对一种新艺术形式的正常反应,每每外来艺术来到中国,被接受并被融入中国,总要有一个时期,比如佛教艺术,经过东汉时期的引入、魏晋时期的被接受与变革,至唐代已呈现出中国传统思想和审美观念,艺术风格完全本土化,融入中国元素而且看似不着痕迹。在西风东渐中,面对西方绘画方式及观念的冲击,中国画坛开始了对传统绘画的反观与探索,特别是上世纪八五美术思潮时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论著与流派纷纷被介绍到中国。短短十年间,人文科学译著达到几千种,国内学者的解释性著作也应运而生,利于国人更易理解西方思想家的著作,人们读美学、读文学一时为时尚。当时欧美盛行的艺术形式也被几乎全部引入中国,单以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为例,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纷纷出现,更有甚者,一些画家最后以一把火烧光了他们之前的所有作品。在那个时期,绘画一度成为了被"批判"与"抛弃"的对象,这是艺术发展与探索的必然出现的现象。原以为本该"终结"的绘画艺术,并未因此走向终点,反而因为这些多元艺术的出现,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在西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绘画潮流回归,在中国,绘画的流派亦是层出不穷。可喜的是,在20世纪60、70、80年代出生的诸多当今中青年艺术家中,有一批有志有为的艺术家始终坚持以中国画的变革探索为己任,与时代精神相接轨,着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西方艺术的融合互渗,或从绘画思想、内涵上,或从笔墨形式结构上,进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使中国画以昂扬发展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学院新方阵自始至今关注当代水墨艺术,注重前瞻性和学术性,集结一批"70后"艺术家为主体,上溯"60后"下延"80后"水墨艺术家的佼佼者,进行了陆续的推介,这些艺术家的共同特点是践行笔墨传统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互渗的观点,侧重当代艺术观念对当代水墨画表现及观点的传达和意境的营造。近十年的时间,从学院新方阵已经脱颖而出一批批学院骄子,也深深影响者后来学子,特别是70后80后当代水墨佼佼者,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由生力军,成长为中国画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新生力量。每每想到此,倍感喜悦,"学院新方阵"将会伴随者大家在当代中国画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大家艺路同行,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