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意秋香”文化系列展之上海手卷艺术展

  • 展览时间:2016/10/23 — 2016/11/06613
  • 展览空间:兰意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尺幅千里摇曳生姿


——写在“兰意秋香”上海手卷艺术展开幕之际




“兰意秋香”上海手卷艺术展经多时酝酿,今天终于面世了。


打开中国美术史,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其主体的书法、绘画艺术,那些经典的作品,多是长卷的形式。书法方面,王羲之的《兰亭叙帖》、颜真卿的《祭侄稿帖》、杜牧的《张好好诗帖》、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赵佶的《真草千字文》卷、赵孟烦的《洛神赋》卷……不仅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采用长卷的装潢形制,就是寥寥数十字的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丧乱帖》、王珣的《伯远帖》,也被装裱成长卷的形制。绘画方面,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孙位的《高逸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卷、董源的《夏山图》卷、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卷、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李唐的《采薇图》卷、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卷、扬无咎的《四梅花图》卷、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卷、黄公望的《富舂山居图》卷、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卷、龚贤的《溪山无尽图》卷……同样也都是长卷的形制。


手卷是中国书画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五千年不断线的中华文明,与绵延无尽的美术长卷形制之间,有着某种微妙的关联。文明的记载形式,不外乎阅读的文本和视觉的图像。陆机有云:“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张彦远说:“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都是指视觉的图像即美术与阅读的文本即文献,对于文明的记录、传承、发扬,有着同样的功能却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而事实上,不仅中国美术中独有的一个门类书法,既是视觉的图像,同时又是阅读的文本。而且,作为视觉图像装潢形制的长卷形式,正是从阅读文本的形式而来。视觉图像与阅读文本,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始终携手并行。


手卷的传统遗产是如此丰厚。对当下的书画创作者来说,要充分继承手卷的创作传统,掌握手卷固有的创作特性,并有所创新,绝非易事。从某种程度上说,手卷创作比其他的艺术形制更具挑战性。近年来,手卷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制也为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书画收藏者所体认和青睐。而将众多的艺术家的手卷作品汇聚一堂,公开展出,却是凤毛麟角。因此, “兰意秋香”上海手卷艺术展的消息传出后,尚未展出已引起了美术收藏圈的广泛关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参加者都是上海画坛目前最具艺术创作力的一流书画家。他们以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功力,非凡的创新勇气,让观众和收藏者对当代海派手卷创作的多样丰富性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