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与科技共同成长的一代人而言,程式遍及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细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渗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生活的地方早已并非是一个全然的自然界,也不完全是人工建造的世界。科技发展的指数增长使得“技术奇点”(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的到来日渐可能——技术发展将在短时间内发生极大或接近于无限的进步,超越人工智能的计算器可以自我完善和更新,那么未来世界将是一个自然、人和人工智能共存的世界。科学界和科幻界对此远景不无恐惧和担忧,而刘唱则提供了一种诗意的想象,尝试揭示逻辑和理性程序背后的美感:“程式是人和机器的交界面。程式是逻辑的,艺术是感性的。而编程艺术将严格、冰冷和逻辑的编程过程转化为非逻辑的,不可预测和富有表现力的结果。我试图将艺术和程式结合起来。”
《随机漫步者-墨》是一部交互影像装置,它是刘唱的系列电脑肖像作品《闪烁的存在》的其中一部。当观者进入空间时,屏幕前的摄像头会捕捉到人的影像,通过内在的算法实时描绘出一幅抽象的肖像画。肖像画一直是绘画中的重要门类,艺术家们对于演绎肖像有着非同寻常的热情和个人情结。《随机漫步者-墨》像是一位与机器一起作画的画家,而运算中的随机算法则扮演着“画家的笔刷”,用如同羽毛和滴墨一般的笔触在屏幕上绘制出抽象的肖像画。传统的肖像画创作过程中,观者是被动的,通常要求不能移动,不直接影响画面的呈现。而在《随机漫步者》中,观众是肖像画的共同创造者,凝视自己的肖像在屏幕上缓慢呈现,或变换步伐影响肖像的呈现。时间也参与创作过程,每一位观者在离开装置后,他们的形象会在屏幕上留下短暂的痕迹,随时间逐渐模糊,又被下一个观者的形象替代。如刘唱所说:“时间的划过不留下任何痕迹,而艺术作品却以这样的形式证明了这样扑朔迷离的存在。”
《自然与算法》是一个一百天的实践项目。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刘唱每天从谷歌地图上随机选取一张地理截图或下载一张风景照片,通过观察其地理纹理,在脑海中联想一个相近的算法,通过编程生成一张和自然界图像视觉美感接近的电脑生成图像。两个图像来自不同的世界——自然界和电脑,但却具备相似的视觉效果。刘唱将它们并置在一起,既是对自然和科技所带来的两种不同美感的致敬,也是对自然和人工智能关系的提问。一百天的实践也延续了艺术家对时间的思考,每天的重复练习让人想到河原温的《今日》系列日期绘画,通过对当下日期的客观纪录丈量自身的存在和时间的本质。
刘唱(b.1987, 中国北京)2014年进入普瑞特艺术学院数字艺术系交互艺术专业学习,2016年硕士毕业于纽约大学交互通信专业,现工作和生活于纽约。刘唱是Hibanana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这个年轻的多媒体工作室以视听文化为核心致力于影像空间的延伸,动态图形的设计,音乐声音的制设计,以及视频包装的发展等。她同时也在纽约大学交互通信专业担任研究员。她的作品经常在美国,南美和中国展出。她的近期展览包括刘唱,苗晶,甘健:无限(卡罗/弗莱彻画廊,伦敦,2015),文件电子艺术国际艺术节(巴西圣保罗艺术中心,圣保罗,2015),重瞳体-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14),中国首届当代设计展(上海发电厂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3),北京首届国际设计三年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2011)等。2016年10月,她将于否画廊举办在纽约的首次个展《刘唱:程式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