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以“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的文化品格走向世界并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铸就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保证。
近三十年,河山画会秉承李可染先生提出的“为祖国山河立传”“山水画是对祖国,对家乡的歌颂”的创作思想,多次组织全国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不畏艰辛,跋山涉水,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来往于祖国的大山名川。老一辈艺术家焕发青春,言传身教;中年艺术家继承传统,大胆创新;青年艺术家充满活力,虚心求学,在创作思想和表现方法上取得长足进步。并先后在汕头、湖南、深圳、北京及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举行专题画会展览,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学术交流与专题研讨。代山河立言,为河山写照,倡大山回响。极大地推动了当代中国山水画从古典型态向现代型态的转变与发展。在传播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现当代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迹。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着文化力量的强大,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拓展,中国绘画应该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基于此,河山画会于2015年春天提出了“武陵文脉”的创作选题。集合全国数百位艺术家深入武陵山区,采风写生,参观历史遗址,寻访革命老人,感悟大山回响,体味民族亲情。大家都为武陵山区深厚的人文资源和丰富的山川景物所感动。在题材、意境的深入挖掘,表现技法和语言形式的创新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创作出了一批力图全面反映武陵山区独特自然风貌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其中,既有老一辈艺术家的扛鼎之作,也有中年艺术家的精品力作,还有崭露头角的新人新作。
武陵山区,雄奇巍峨,西起云贵,东连洞庭,北接大巴山,南邻南岭。地处中华腹地,相连渝,鄂,湘,黔四省。是远古土族仙人巴蛮子的故地,夏、商、周三代、巴人、楚人、苗人、越人、汉人多民族居住地。屈原、王昭君、陶渊明、熊希龄、沈从文、彭可勋、肖纪美等历史文化名人生于斯,长于斯,为中华文明曾写下光辉灿烂的不朽篇章。武陵山区,这块多彩神奇的土地生活着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30多个民族,这里是民族文化的大观园。千百年来,各民族同胞亲如兄弟,荣辱与共,血脉相通,相濡以沫,为祖国昌盛、民族富强、社会进步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页。武陵山区,因其奇特的地质面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淳朴的民风,醇厚的民俗,古朴的村落,被誉为“资源丰富的聚宝盆”“民族文化的体验场”“生态旅游的观胜地”“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片绿洲”。
武陵山区,山势独特,峰峦叠嶂,悬崖飞瀑;植被茂密,奇花异草,古木苍松,可谓美不胜收。人称“融庐山之秀,黄山之奇,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桃花源”;是一座值得深入开发的民族文化艺术宝库。
“武陵文脉画展”是河山画会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精心组织策划的又一次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并联合湖北省美术院、湖南省画院、重庆市中国画学会、贵州省中国画学会一道,旨在凝聚艺术家们传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充分发掘深远厚重的武陵文化,梳理、继承传统文脉,再造中国画写意精神,繁荣中国山水画创作。
“武陵文脉画展”更是河山画会全体艺术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奉献的一砖一瓦。河山画会努力希望的是:能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承接一程;能为主题性美术创作与展示在理论上积极推进,提供一种新的可能;能为雄奇巍峨,秀丽多姿的武陵山区写下新的篇章,能向武陵山区表达出我们的感动与挚爱。
“武陵文脉画展”于2016年8月在湖北首展,继而将在湖南、贵州、重庆、北京巡回展览。请走近画展,和我们一起去感受武陵文脉!
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
2016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