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

  • 展览时间:2016/09/09 — 2016/10/161009
  • 展览空间:锦艺舫
查看更多详情

锦艺舫荣誉呈献艺术家Aleksandra Mir、 Isabel Nolan、 Adam Silverman 及朱田的联展《内景》。


《内景》以混合媒介雕塑、纤维笔画作及动画影像,意味着一个生活空间。但是当观赏者独立欣赏每一件展品时,则尤如走进了其心理和思考的私密领域。


Adam Silverman 亲手制作的陶瓷雕塑及容器,在明显的功能以外别具内在深层意义。褪色的钴蓝及褐黄展品,尤如史前生物孵化的蛋壳和巨型岩石,但是独特的融化滴痕及裂缝却彰显着陶瓷的脆弱。Silverman 通过熟练的手法,尤如炼金术师把传统陶艺提升至装饰的层次。虽然展示于陈列底座上的这些卵形陶雕未必具实用性,却开启了与建筑的对话,可见艺术家为装饰性及实用性的沟通开启了当代词汇。


Aleksandra Mir 以一组4 幅的观察式画作描绘春天的花卉,彷似把推拉窗安装到画廊内,更可一瞥艺术家刚迁居伦敦时的想法,「在西西里住了5 年后,来到这里再看植物的生命感到截然不同,花园中的花卉面对寒冷十分害羞,宁愿保留在花蕾的状态。」1 这样的形容反映艺术家对于大自然及外在环境的同理心。魅力之作「哥顿(曼陀罗)(Gordon‘s(Mandala)」以描绘11 支环形排列的毡酒


为观赏者注入幽默感,更从内省角度窥探外在空间。


Mir 选择了很多人爱每天使用的纤维笔作工具,来表达她对世界的描述和视野。相对于炭笔和绘图专用笔,Mir 使用纤维笔的选择或许令人感到错愕,但是她却将纤维笔的潜能极致发挥并配合其绘画风格,锻炼出别具特色的画作。她的作品多样化,除了大小型画作,更有占据整个房间的巨型装置艺术品,她经常会在小区招募群众一同完成。群众每天以相同的技巧重复着体力劳动,从而令他们的基因从作品中透射出来。Mir 运用她的影响力驾驭群众,令他们集体工作并同心完成一件作品。


Isabel Nolan 严肃之作「国立美术馆之毯 (A Rug for a National Gallery)」是一块羊毛制流穗挂毯,散发着贵族血统气息。此作品取材自爱尔兰国立美术馆的大型地板瓦砖水彩绘画原稿,由英国工程师及建筑师Francis Fowke 设计,他同时曾经设计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及部分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Nolan 忠于Fowke 设计的原作的形状、图案、颜色及色调,她通过调整瓦砖的大小,颠覆它本来的意义,并尝试把公共财产带进人们的家居领域。Nolan 希望以不同层次的面貌及多元化的媒介,唤起人们对于美术馆地板设计的关注,并逼使人们「向下望,不要只注意视线水平」2。


朱田作品经常以自传形式出发,并以包括表演艺术的多层次媒界向外展示。在墙上屏幕上不停播放的动态影像,乃朱田本人的自传式动画「喉 (Throat)」,以简单素描的形式表达一名年轻女子以自己的身体模仿桌子的形状、房间的角头、看风景的窗户和电视机柜。此作品的整体描述暗含感染力,逼使人们对于作为此悲喜剧主角的朱田投以同情。


当我们创造环境时总希望适合自己,但是环境本来的限制并非我们所能控制。


《内景》将于9月9日至10月16日展出。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