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 颜超小幅油画作品联展

  • 展览时间:2016/09/09 — 2016/09/16798
  • 展览空间:碧鸡关艺术社区
查看更多详情

从颜超的画里能很容易看到他的克制,大学时期见他刻苦学习各种绘画技法。我很含糊地问他自己画画的出发点是什么,他却自己给了个画面的评价:写实,质朴,土气。在我看来他的画并不土气,但他内心应该是希望最质朴的去表达。现在看他的画大都是简单直接的反映着风景带给他的感受。但我知道有一段时间,他也苦于对画面的求索,这定是让他废了好几条烟的精神吧。我想究其根源,皆逃不出对寻求自我的执着,这是每个绘画者乃至每个人都会为之纠结苦难的过程。就像一个少年从人性混沌中醒来开始思考,开始怀疑,开始像世界发问。从专注于对象,到风格形成,这是个寻找自我的过程。纠结于自我语言,要证明了我的重要。可是那些所谓画派,主义,其意义究竟在画面之内还是画面之外?我们只是觉得艺术终归要回到内心,而这看来玄虚的“内心”,落在实处就是对生活的关照,如何去看待生活,如何观察和行使自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动因,他决定了一件事物的发展方向。我相信艺术与生活是并行的关系,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殊途同归。


就像他抽烟和面对画布时的情形一样,当我们开始享受表达的过程时,结果是不重要的,我们不再患得患失,不再是用大脑惯性地思考而是用触觉在感受。我看颜超的画会有一种出离感,当我面对他的风景时,就像面对画者的视角,可与此同时我会感到他笔下的景物是客观而冷峻的,每一棵树都像是面对我的背影。就如排异反应一般,如果我带着自己的思考而来是难以进入的。


关于徐凤:她从未执着于绘画,她的画原自于内心的写照,偏爱旧物,喜欢暗光,她总是在细微暗淡不起眼的角落里寻找对象和故事。之前她刚从北京归来时,我看到她其中的部分作品,沉重压抑痛苦接近死亡的气息,那个阶段的画完全给养于精神的痛苦,整个北京的旅程她都是一个人躲在阴暗的小房间里,甚至用床单遮挡住所有的光,我笑称她是在阴影里注视黑暗。回过头看徐凤的画,是不能打着射灯展览的,最好要放在昏暗的环境里,她的画就自然地显现出气质来,可以静静的阅读,故事就出来了。徐凤的画几乎没有什么表现手法,简单质朴。而她毕业后也很少画画,“熬夜”,“刻苦”都与他无关。生活越来越规律。唯有对内心的看护,是她从未间断的功课,这是我从她的为人和画面里都能感受到的。当她面对一张白纸的时候是很安静从容的,也有预想和取舍,但更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自己对景物的感受上。我不能完全知道她是怎样从阴郁的角落里开始接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我觉得她此刻走在我的前面(精神世界),她提早经历了一些心灵上的苦难,换来很多精神上的食粮。她最不爱展示自己,如果你让她在众目睽睽之下画一张画,或许她更乐意不动声色的把家里的马桶刷干净。生活就是如此,没有什么更高尚,没有什么更低贱。至于艺术呢,我不知道。


后面的话


对生活的体察和感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对身边事物的感受有多生刻对艺术的感受就会间接的反应出来,所谓厚积而薄发。有时候即便是堆积如山的落叶也会换来有如丰收般的喜悦。至于我们,未来还有些日子要走,不可懈怠也不必急于一时。要知道记忆会凝固在时间的某个角落里,不挖掘也不问何时埋下,直到有一天那个游行千里的少年拖着沉重迟缓的步子回到故乡,尘封的酒也就到时侯打开了……


愿诸位,在这未来路上披荆斩棘,不忘初心!以此存念~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