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是计算机程序遵循“分形” 公式所演算出的数位影像。“分形”是一个数学概念,其公式和算法的一个重要特征称为“迭代”,一个简单的逻辑,通过不断的迭代运算,会产生出非常复杂的行为结果;从图像的角度,一个简单图形通过分形算法迭代运算后,可以得出复杂多变的具有随机感的图像。这样“重复”的过程,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理论上称为“自相似性”。“mandala”在梵文中意为“圆圈”,佛教中是代表“宇宙”的象征符号。作品名称“mandala”,便是对分形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和追问。分形又称“大自然的几何学”,自然中的山,植物,云朵,河流,人体的血管结构等等,都遵循分形的“自相似”的特征;计算机通过分形算法也可以模拟出这些自然的物象。自然中的物象是否都遵循着某种各自的“公式”和“算法”来变化发展衍生? 作品中的分形图像本身具有“一花一世界”的自相似性;因是果,果也是因;时间上,影像是一个无始无终的“圆 ”的状态。“mandala”通过三个不同视角同步呈现出来,强调“mandala”的生成发展的状态和不断变幻的结构。极繁便是极简;这样复杂多变的图像对于观看主体来说,近似一种“空无”;心若无物,心中清净;但无中生有, 图像在创造出的每一瞬间, 脑中会被已有的近似的“视觉经验”所填充,产生一种“似象非象”的“幻想性视错觉”。然而,分形图像只是在遵循着某种“最终目的”而不断成为其自己 ,达到一种“圆 ”。
上一篇: 秋耕墨画 -- 津门五人国画作品展
下一篇: 空山 -- 王临潼个展
最新展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