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形成了一个思维的惯性,把素描看成独立创作的基础与训练,素描看成了创作的辅助,这样的现状在国内的艺术高校教育依然盛行。在白旭东先生“微像素景”个展展出的作品我们把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和语言进行探讨,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我们看出不仅仅是艺术家选择材料的差异化同时更突显艺术家的图像与生活趣味,传达出艺术家对创作对象“物”的深入理解和图像性格。
中国当代艺术兴起的三十年,我们看到很多底层职业艺术家从社会的穷苦盲流变成成功的顶层新贵,艺术家成为一种全职的职业,同时在艺术表达上更多的倾向政治图像的对抗与解构,消费文化图像的制造与嘲讽等,似乎这些模式在艺术家白旭东这里都是无效的。设计系研究生毕业,美术馆的操作管理经验,勾勒出青年艺术家的从业轨迹,艺术家对于他而言并非是“职业的”,那么这样的逻辑更能推理出艺术家创作的非功利性及趣味性。在艺术家白旭东个人创作的语境里,远离政治符号和社会宏大叙事进入个体生活细节的关照成为一种显示,这也代表另一种倾向,在互联网时代下,他们关注社会却不在歇斯底里的表达,讲究生活品质关注个人与当下现实生活的关联。设计专业毕业与多年对毛笔字、水墨的练习体验,使其作品在构图留白、图像选择上倾向一种精致化的趣味审美。艺术家笔下的花、瓶、莲、石……刻画入微,“马与对虾”是对前人艺术家的转移模画,“五猪图”形态各异是更能体现当下互联网时代“去智化”的图像消费。通过这样的精微绘画,体现一种古老的工匠精神,通过在绘画过程中时间的消耗和对对象的深入,达到浮华生活里的自我心灵的矫正,我想这也是艺术家采用如此方式的重要原因。
微像素景白旭东个展,是艺术家近两年来“非职业化创作”的一个总汇,进入艺术的创作图像与生活里,若此季节,秋风习习、似有古意!
叶彩宝
2016年8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