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游心 -- 张向彤画展

  • 展览时间:2016/08/19 — 2016/08/282391
  • 展览空间:云南画廊
查看更多详情

张向彤,字怡山、号石友、1969年生于昆明。


为人和作为艺人,张向彤的温厚、谦和丶儒雅,稍无张扬之气,在艺友中颇为难得。也许就是淳造就了个谦谦君子。


张向彤于我是酒友也是艺友,他的中国画创作上有着浓浓的追古之风,观他的作品,古意扑面。懂酒者往往不问出处只看酒淳与否,窖藏老酒必为好酒。中国画一向强调画贵有古意,元赵孟頫的“古意论”认为今人不如古人,提倡画家宜直追唐宋,这对元代画风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予观古人之画至今仍有今不如古之慨。也许是偏见,但的确中国古人画中那种空灵丶超逸的相及情怀,甚至通彻天地的哲理,今人的作品中是很难一见的。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师古人丶师造化”,但终结上则是強调“师心”,也就是蒙养。师古是中国画传承和学习的门径,中国画的“技”与“道”是合二为一的,这是所谓的“技合乎道”,也就是中国画必备的传统文化学养以及文人画的中国功夫的契合。张向彤的中国画研习之路是亦步亦趋、扎扎实实循古法走过来的,今天看来恰恰是中国画画家中难能可贵的范式。早年他授师于云南著名山水画家闫甫先生,闫先生作为地方上的名家,曾也是与国内名家赵朴初丶启功等互有书信画作交流的高人。他诚恳相告于向彤“我画不可学,学画当从宋元起歩”,这话成了向彤习画的座佑铭。他从宋人入手下至四王之法孜孜以求,尤其在山水画上渐渐法备。面对中国画的青绿与浅绎山水的设色上,在研习诸家后而得益于恽南田技法的启发,变古法为新法使画面浑然而不失清雅。他近期对髠残的研习正进入门道,髠残的画在清四僧中更近于自然物像,这对观察自然物像及写生会有相当的提高。当然,中国画堪称画道,对任何画家来说都是终其一生的探究。也许向彤将来还会有很大的法变或者取得更大的空间,这都得看努力和造诣,一切皆有可能。在今天,做为一个画家遊于艺则心已足矣,也许仅有此可以荡滌我们心中的浮尘。


张向彤长于古董把玩及字画鉴赏,数十年涉足此道练就一双慧眼,古字画鉴赏上在业界也算是很有修养。大凡谈到古玩他定胸有成竹滔滔不绝,尤其对云南书画史某家某路某画如数家珍,句句言出必有来路,对很多掌故丶历史鲜有提头忘尾丶含混其辞。谈到传统文化或传统艺术,我们往往绕不开"淳"或者"蒙养"这样的语汇。京剧你得用京腔,围棋盘得是边边19格,古琴弹的是七弦,书法当然得写的是中国文字,中国画必定要讲笔墨。至于说到玩样后面的内蕴和寓意,也就成为各种艺术形式的蒙养,或者说是文化积淀。向彤的中国画是选择了这个画种最正味的脉络,这对他进一步精进无疑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艺术在今天玩法有各种各样,唱歌跑不跑调已经不是问题,有意思就行,绘画上也有各种现当代流派,当然那是另外的门径和话题。


对中国画的研习及对古书画的鉴赏研究相得益彰的修炼,使张向彤的作品与古人的搭接颇有神韵。


邵培德于竹上居

2015年9月16日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