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有道”梧桐生--韩方个人艺术展

  • 展览时间:2016/08/06 — 2016/09/032102
  • 展览空间:美学生活博物馆
查看更多详情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


如果我在人生的无数个大小形色的选择中


从走向A的路上突然转身义无反顾的走到B


从万众期待的呼声中却决然地拿起另一个冷门的答案


从各种踌躇和不安里完全脱离出来,进入一个我从未选择的反向世界


那么,会是怎样一个我


或者说,


到底哪一个


才是真的我?


周遭的人都在倾盆的雨里又加快了向前奔跑的速度


他们踏着泥,溅出水


身后还有无数个此起彼伏地催促声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往前跑


兴许是危言耸听了即将会到来的洪浪


亦或是相信了他们描述中的尽头的美好


就在这些推搡中我无意发现了人群外的你


...我到现在都没有记清楚你的模样


但是我记得接连不断的雨滴顺着你淋湿的发稍


让你原本穿着单薄的衣服又加深了颜色


我记得你直直地站立在雨里


但却好像你头顶的那片云里并没有下雨一样


我记得你淡然得埋头做着什么


偶尔会有奔跑者溅出的泥泞沾湿你的鞋和裤脚


但你丝毫没有关注着面前奔跑的人群


“嘿!”


我轻声叫了你


你抬头微笑的看着我


没有太多惊奇也没有介意我突然的打扰


似乎知道我下一句的问句即将来临


并欣然地等待着


“你为什么?不跟着我们一起跑?”


你依旧笑


浅浅的说“我为什么要跑?”


我突然愣了愣,相对无言.


倒不是因为这个俏皮的反问


只是不明白这句的侧重点到底应该在“我”还是“跑”


我竟然,也开始反思,


是啊.


我为什么要跑?


后来我的确是到达了他们口中的“美好”


并且也会突然觉得这一路的奔波与辛劳奋力与汗水来得值得


我仔细端详着面前的属于我的“小成果”并且接受过路人的赞扬和羡慕


有那么一个声音


没错


我的确是听到有那么一个声音


不知道从何处


微微地提醒着我


“嘿!面前的这个‘美好’似乎和你想象中的


不太一样呢!”


我找不到这个声音的由来


竟然也真的好像不太关注这个费劲千辛得到的“美好”


我也的确有怀疑


还时常产生各种如果不同选择不同结果的臆想


同时


在那些个无数的午夜梦回里我好像


找到了那个


没有奔跑站在雨里的你


你问我


“嘿!


你为什么要跑?”


故事里的“你”其实真实存在,他是一名职业青年艺术家,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对于形而上中国美学、哲学、宗教理念的表达是其作品核心内容,其油画作品曾参加国际青年艺术周、湖北国际当代艺术展等多个国内重要的展览并获奖。2013年至2015年共计100余涨油画及水彩作品被各个美术馆、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他叫韩方,他的作品多以瓦当、青铜器皿、陶俑以及图腾图案为题材,这些他称之为“古物”,色彩基调则以青铜绿为主,偶尔也会有些黄色调。蓝色调的作品,但是都是很好地处理古物本身与画面主观色彩的关系。


有人说他把青铜器表现的和真的青铜器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见他的画就想上去摸一摸;有人说它既有楚文化的神韵、又有现代审美形式。他的画既有西方油画色彩调子,也有一些中国绘画的语言、因素。两者被他结合的非常完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考和课题;还有人说他似乎有一种超然的感觉,对环绕芸芸众生的消费主义乱象、网络时代、卡通形象、时尚符号,全然不顾。他借助着“古物”所蕴藏的未知与神秘让人们产生对历史和对内心的发问,拉近了历史的距离,让今天变得不那么陌生。


我却觉得他其实在自己的画里找到了另一个真实存在的自己,找到了那个安静悠然的自己。虽是借喻古物,但却就是用这种不可知,这种神秘和沈醉的境地还原了那个其实一直存在但不被轻易发现的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韩方,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存在另一个自己,他没有听从外界的那些所谓“好的建议”,没有去做那些“你应该做的”,而是始终忠于最初的自己,默默地守候在自己真正爱好和想做的事情旁边,等待着我们去寻找,当他听到那个声音,收到那个决定,发觉那些勇气,或许需要对抗各种外力的阻碍,或许结果也会另我们面目全非,但是就是会义无反顾的去试一次,去选择一次,去疯狂的追求一次,去进入到一个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我们没有要求有多美好,但是这一次一定是我最想和最喜欢的道路。


关于韩方


初次见面时候,他拿着四五十件自己的作品,其中还有很多大画,让我给他看看,来时汗水直流。我一看,这个毛头小伙子,有一股内心燃烧的激情,就是那种对艺术的执着,让我蛮感动。当时,我将他的画是从纯粹的艺术角度来看的,当然,作品是比较生一些,但是他的那股热情,那股艺术最需要的东西,也是现代艺术家最缺少的东西,在他那里非常充盈。从他的画面上,我会看到一些局限、幼稚的地方,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可我认为基础很好,从艺术的感受力来说也不错。


后来的交往中,他经常给我打电话,对于我给他提出的一些问题似乎有种不服气的感觉,说又画了几张好画,让我再给他看看。我的为人,对一般人都是非常客气的,但我对他的确不是太客气,因为,我觉得越是在艺术上能够塑造的人,越是不能客气。我们两个人虽然有年龄差距,我比他大很多,可是交流起来没有障碍。他的画一拿来,我还是给他指出哪里不行,他就说他哪里还可以,并且给我提问题,直接反驳我,也不顾及我的面子。这样,我们在一起谈艺术,谈国画,谈宗教,谈许多其他的东西。


最近他要办展览,让我去帮他挑选作品,我就去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所在的那个地方位置很高,没有电梯,是要从楼梯爬上去的。这倒是次要的,进了房间,居然连个空调也没有,把人热死了。这个创作环境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想起了自己二三十岁的时候,也是没有空调,也是这种状况,我说,我那个时候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后来在想,当今社会状态从很多年轻人追逐浮夸的层面上讲,他居然能坚守在自己的层面上,从事对艺术执拗的臆想。世俗的东西,他并没有理睬。这非常难得。”


——指导老师冷军


他那时给我的印象是埋头画了很久的画,画的足够的多,现在想为这些作品做些工作,并且他这样做的时候给人踌躇满志的感觉,虽然他不知道他的作品处在哪一个位置。


他谦恭地问道:“我将我的作品拿到拍卖会上去会怎样?”我毫不迟疑地回答:“不行,会流标。”他似乎连流标也不懂,又问我为什么不行。我说你的作品先得进入一级市场,然后才能进入二级市场。他还没有这个概念,我就开始建议了。我说首先要让人知道你的作品,谁拥有作品,谁得宣传,比如登杂志,他了解了一下价格以后觉得比较难,因为他的投资都用在了画才上。我说如果有人看上你的作品为你宣传也不错,他问可不可以把画拿给一些画廊看。我说当然可以。


于是他信心满满地离开了我们办公室,几个月之后他就向我报告有哪个画廊要给办展,还有哪个是下一个等等。真的是喜欢艺术,他画这个东西也是因为爱这个东西,他经常到湖北省博物馆去看文物,在某一个文物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那种深深的痴迷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然后自己创作还不用照片,形象都在心里掌握了。


——《美术文献》杂志主编呂墩墩


一直没有放上韩方的照片是希望给大家留下一个猜想的余地,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当你先见到一个人,会对他的任何相关东西冠以对这个人长相的定义和联系,但是当你先看见一个人的作品以后就会对你所理解的作品里的作者充满了无尽的猜想和自己给他添加的色彩,前者是会被禁锢住而后者却留给大家无数的想象空间和更想知道的欲望所在。


所以,快来梧桐生探寻你想象中的韩方,和另一个待你去还原的自己吧~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