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创库基金深感荣幸向各位呈献第三届《初试啼声》艺术展覧,由艺术创库画廊合作策展,将于今个夏天举行八位驻香港艺术家的联展。每一位艺术家各自的文化和身份,拥抱对生命的热情,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套视觉语言。是次展覧为八位年轻艺术家首次跟香港商业画廊合作,将展出卸嗖煌襟w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主装置主版画主丝网印刷以及声音装置艺术。
艺术创库基金致力推动本地当代艺术的发展,为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提供发表作品的机会,希望作为他们艺术创作生涯的起步点。我们找八位本地艺术家在七月的联展中展现各自的才华和创意。每一位艺术家将展出一件或一组艺术作品。
八位参展艺术家:权惠景(绘画),欧阳俊(装置),黄美谚(绘画),莫亭殷(装置),钟漫容(丝网印刷/中国书法),梁韵妍(装置),李肇轩(声音装置),彭灼楹(版画)。
权惠景(b. 1984,蔚山,韩国)2015年毕业于德国Saar College of Fine Arts,在德国居住及留学长达八年的时间,现正身处韩国参加艺术家驻留计划。
作为一位画家,权惠景用原物的比例去绘画现代城市里不同的物件,让那些平常生活中城市的风景在巨大的画布上再重现。「大的画布能够让主题实际存在于一个空间,把原物独特的个性呈现在眼前。」-权惠景。曾经游历过许多不同的国家,并且在德国长时间生活的经验,让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在内心筑成了一份孤独和被隔离的感觉。如此的敏锐情感让权惠景很自然地去捕捉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小细节与被忽略的事物,而透过作画,权惠景向这些物件逐一作出响应。
在她的作品中,有关工业的物件成为了她画作的主要题材,例如:集装箱主街道的标示牌主建筑地盘等等,都是在发展国家一些容易被辨识的图象。这些物件以原物的大小呈现,超越了空间及文化,权惠景的画作挑战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近乎是雕塑的姿态出现。
欧阳俊(b. 1991,香港)2015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系。
欧阳俊的作品寂┑卦V说着他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那一份感觉,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表达可能也同时反映了他那一代的年轻人,对于1997年以后社会发生了重大改变的感受。他的展出作品《让我睡》以感性和戏剧性的姿态呈现了他童年记忆的拼贴。六对由黄铜制作而成的乳齿和恒齿,用工具固定着放在旧枕头上,打开了那年他六岁模糊的记忆,那是香港正在经历回归中国大陆的移交时刻,却勾起了作者当时开始更换乳齿的痛楚。自身的经验象征着一个地方那无法回头的重大改变,看似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件事情,对欧阳俊却是沉重而永不磨灭的记忆。
他的作品不只替自己那一代的年轻人发声,甚至表达了比他年长好几代人的心声。这是一位年轻人在寻找身份的呐喊,在这个跟他回忆中已变得面目全非的地方,欧阳俊透过作品表现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
黄美谚(b. 1992,香港)2015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系。
黄美谚的展出作品名为“Peter Wants to be a Tree”,是她的毕业作品“Mary”的延续创作。作品绘画的并非某人物的肖像,而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不同人物的个性面貌。两者皆是作者虚构的角色,然而她相信Peter和Mary一直以不同的姿态真实地存在于我们之间。围绕在身边的人物引发黄美谚进行创作,透过画作分享他们的故事。作品中常常出现树木和植物的形象,代表着永恒的生命,描绘人和生命之间彼此的关系。
黄美谚选择绘画作为她的艺术语言,但她的作品也同时呈现了一种装置的形态。展出作品包括一系列的画作与物件,以及展覧的现场环境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作者在特定的空间创造一种既平和又充满了诗意的氛围。
莫亭殷(b. 1992,香港)201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
莫亭殷的装置艺术名为《人们总说我犯下了恶魔般的罪行》,展出一段作者咀嚼口香糖的录象,以及一组由不同的物件拼凑在一起,陈列于冰箱中的作品。作品以日本小说家乙一的小说《GOTH断掌事件》作为创作蓝本,书中的两位高中生主角对杀人狂拥有一种不应该存在的倾慕心。莫亭殷透过作品重构故事文本,创作蕴含着极细致却带有惊憟感的场面,往往咀嚼的行为得到大量大量的口香糖物料,制作及展示像真度有如标本的倒模断指。
一系列的倒模断指及其他有关「手」的物件以记录的方式井然有序地排列展示,引发强烈的想象空间,同时挑战观杏^察物件本质的角度。莫亭殷的艺术装置透现强烈的视觉感观,把数据搜集主记录主想象及重构再整合,建筑成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那看似诡秘奇异的主题却诠译了另一种美学的观念。
钟漫容(b. 1992,香港)2015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系。
钟漫容的作品节录了两位当权者表过的讲话,以嘲讽的方式抒发作者对现今香港当权者愚昩的表现的无奈与失望。自幼开始学习中国书法的钟漫容,结合传统中国书法与篆刻和版画,用别致新鲜的手法创作当代艺术。
作者以传统方式于青田石上刻上篆书印文,再将其放大,以丝网印刷术将印面呈现于宣纸上,再以书法写成释义。看似言词简单的两句说话,以幽默而优雅的姿态记录历史,作者甚至不需要在作品内容中加插任何个人批判的言词却仍然展现铿锵有力。作品中的幽默感具有启发性,聪颖的腔调娓娓道出事件的荒谬和作者细密的心思。
梁韵妍(b. 1988,香港)2015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系(Master of Visual Arts - Experience Design)。
梁韵妍名为“Xpect the unXpected”的装置艺术,带给观幸环轮渭兑挠湓靡约案杏^的亲身体验,其作品神秘的形态令观械谝谎劭匆姳惝a生莫名的好奇心和兴奋。意想不到的物料:海绵主透明饮管主水及可调整数量的鱼缸,梁韵妍建构了一个互动的游戏空间,邀请观杏H身「进入」她的作品。简洁的概念,物件组合在一起,探索装置艺术如何实验物料应用的可能性。
作者悉心地将幻觉呈现在观醒矍埃跊]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观薪佑|作品的个人体验引发惊喜的心情,而他们从中感受的快乐体验正是作者创作这件装置艺术的初心,充满感觉和热情。
李肇轩(b. 1990,香港)2015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系。
李肇轩选择声音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抽象且看不见的媒体,其无处不在的「霸道」特质让创作者更为喜爱。把六部CD机和一定数量的扬声器安装在一个空间的不同位置,作者企图用声音绘画出现场的氛围。
作品同时以听觉及视觉的媒介呈现,透现创作者细腻的心思,刺激观胁煌母杏^,真正让聆听者感受到「耳目一新」的体验。李肇轩创作的声音与空间产生的相互化学作用,撰写了一片音域的风景,探索声音更多的可能性。展出作品以六段声音通过CD机随机连续播放,让聆听者置身于多层感观的声音表演当中。
彭灼楹(b. 1991,香港)2015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系。
彭灼楹的拼贴版画系列记录了她在英国为期六个月的艺术交换生体验,作者利用不同种类的材料创造纹理,例如:纸板主绳主布料和砂纸,模仿她在一个陌生地方观察到的独特的树皮图案,引发创作。大自然让作者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和她来自于的那个地方。彭灼楹透过拼贴版画去探索不同的物料和进行实验,重新建构记忆的影象,绘画属于自己的纹理。树木俨如大自然的母亲,象征生命无止尽的循环,也同时记录了生命的起落,恍如我们身处的城市那急促的发展和变迁。
彭灼楹透过作品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和思念,作品满带诗意的肌理把个人的痕迹拓印出树皮的纹理,速写及凝固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