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纸本绘画

  • 展览时间:2016/07/07 — 2016/08/021549
  • 展览空间:The Waterfront Gallery
查看更多详情

目前活跃的西安乃至中国的艺术家大都有固定职业,其中很大一部分为高校教师或在校生,纯粹意义上的职业艺术家少之又少。从年龄构成上看,学院派当代艺术的代表以60、70后为主力,他们的作品正在经历由典型学院派写实技法、现实主义向多种观念、多元视角转换的过程;80、90后们是西安当代艺术自觉的接续者和有力的创造者,全球化背景之下,他们的面貌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并举的特征,身份认知和本土文化问题退居到了作品的观念与形式更新之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艺术家中有一部分有海外留学背景,跳跃的思维和丰富的视域使他们的创作方式和媒介的选择更为大胆,其作品大都主动地回避了与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根脉联系,语言非常国际化。同时他们积极地介入本土社会生态,思考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的危机,试图在国际化趋势中寻找一条可以自由切换的语言路径,这种集体反思体现了艺术判断的主动性与主体性。艺术家们通过不断地自我反观和诘问来保持批判意识,这对于构建西安多样化的当代艺术生态来说显得难能可贵。


如同其他任何一种历史观一样,中国当代术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美术史范畴的问题,看待它时应该了解伴随着中国现实在巨变过程中所遭遇的挣扎、对抗、博弈甚至妥协的背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艺术家、学者们从80年代初对西方的单纯模仿到开始尝试建立自己有更新能力的话语系统,尽管这个系统目前还不完备,他们已经注意到经历高速变革的同时寻找失落的文化根源。他们关注自身在国际主流当代艺术中的位置,而不仅仅将艺术创作的目的锁定在社会学价值上。在当代中国,不能够超越人的阶级性、民族性和种族性而执著于追寻人的神性,这或许要比世界上其他地域所面对的当代艺术问题都要错综复杂的多,这造就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同时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此,感谢策展人Robert Perisman 先生为展览付出的一切,正是他的热情、高效务实和职业精神使这个展览最终得以呈现,尽管它只是中国当代艺术一个很小的侧面,但却真实而鲜活。同样感谢Marco Cali先生的有力的帮助,以及我们共同的朋友张兴,没有他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王檬檬

2016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