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版画起源于14世纪中期的欧洲,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大师当属德国的丢勒,到了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铜版画作品。铜版画的工艺是用专业的刻刀或钢针雕刻在铜版上形成画面,印刷时先用油墨涂布版面,使所有凹线都填满油墨,然后揩去凹线以外的油墨,放在铜版机上压印,纸受压,凹线内油墨吸于纸上而形成凸起的线条,由于线有粗细、深浅、疏密,再加上线外揩去的油墨有多有少,就形成一幅多层次的、调子变化复杂的画面,全部过程都是手工完成,其精细程度是现代照相制版所无法企及的。铜版画每印制一幅作品都会对铜版造成一定的磨损,所以在印制大约两三百张之后,铜版便被废弃,不能无限量的印制。
古代的版画很多都是作为出版物的插图而存在,并非独立的绘画作品。这类版画很多并不是艺术家自己独立完成,而是艺术家创作原稿,由专业雕版师进行雕版,再交由版画工坊进行印制。这样的版画会在版面的左下角刻上原画作者的名字,右下角标注雕版师,画面正下方是作品名称和出版公司、年代等。如果是由画家独立完成创作和雕版,例如丢勒和伦勃朗的作品,他们通常会在原版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和年代,并不会在印好的作品上再签名。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家或雕版师才开始在印好的版画上用铅笔签名,但通常也不会标注印刷数量。直到1960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造形美术协会会议中,规定了国际间通用的版画定义,并要求艺术家须负有在画作上签署的责任,并要标明版数和编号。
原版版画是从铜版直接将图案拓印在纸上,即使放大10-50倍线条依然清晰。普通印刷是通过照相制版,放大后便模糊不清,质感很差,线条和过渡色能看到照相制版的网点。
版画在国内的认知度不高,还未形成大的收藏市场,整体价格偏低,而版画雕刻的难度又很高,常人很难完成,基本不会有人作伪品,因为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所以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就可以放心的收藏。
我们已于去年国庆期间举办过欧洲古典绘画大师经典铜版画展,反响热烈。适逢今年暑期,特地举办本次“东情西韵”铜版画展
- 标签:
- 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