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暗面 -- 杨述个展

  • 展览时间:2016/07/16 — 2016/08/162417
  • 展览空间:艺术仓库
查看更多详情

2016年7月16日下午,ArtDepot艺术仓库不大的展厅聚集了许多说川普的人,大多是艺术圈熟见的艺术家,杨述作品展《心的暗面》在即将在这里开幕。


作为一个“老89”,杨述已经在不同国家举办过个人展览,在ArtDepot艺术仓库的首次个人作品展却是在北京的首次个展。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杨述近两年的作品,绝大部分为今年新作,艺术家将各地随手拍摄的照片覆盖以荧光色的丙烯颜料,看似随意地涂抹了,杨述像是给观者丢下一些神秘的符号,让观者跟随这些符号找寻其艺术轨迹乃至生活轨迹。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中国现代艺术展”至今,杨述的作品展示了丰富的个人面貌,在融合了表现主义和涂鸦等一些元素后,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和标识。三十年来不依附潮流,“离经叛道”的自我坚持在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界,当之无愧成为非常重要的典型个案研究之一。


“心的暗面”从摄影图像和绘画的视觉呈现的角度可以在不同的层面得到阐释,置换为“光之暗面”。一方面暗指“老89”艺术家杨述自主的生命状态:作为参与美术史上著名的“89现代艺术大展”的一员,杨述没有选择像大多数艺术家一样的成名路径,通过某种易被识别的图式或观念方法确立其固定面貌,而是退居绘画更为隐秘处,从绘画的视觉本身找到针对性展开工作,从早期的绘画便在创建一条个人独特的道路,越过涂鸦和表现主义绘画的经验,不断寻求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杨述持续进行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遮蔽的,处在一个“光之暗面”。


另一方面,“光之暗面”可以从艺术家的利用摄影图像进入创作的方式上理解。摄影是依赖光线的,似乎只是对光的记录,如同传统摄影的方式,光所呈现可见物背后的“暗箱”是艺术家的目光所在,通过手绘的痕迹捕捉内心不确切的景象,一种局部地展开的空间。这次展览作品的转变首先缘于艺术家阅读“中亚史”得到的启发,在世界不同地域文化间行走的工作状态积蓄了能量,手机记录的生活图景和情感际遇在某个偶然瞬间通过绘画的方式被临时篡改。


这里,或许还是要落入阿甘本论述“何为当代人”的逻辑,以及“当代性”的问题。阿甘本所谓的“黑暗光波”同样可以作为对可见物的不可见性的隐喻:黑暗并不是一个否定的观念(光明的简单缺席或某种非视觉的东西)......这意味着......这种黑暗就不应该被当作一种惰性或消极的形式,相反黑暗表达了一种活动或一种独特的能力,其特殊的黑暗是可以与光明分离的。


杨述这次展出的作品(主要包含近两年的最新创作)不管是否定位为绘画,仍然是诉诸视觉的。尽管这跟他此前被大家熟悉的绘画有明显的区别,或者可以说是语言方式上的显著变化。对照片的直接援用也不是一种简单挪用,在摄影图像基础上的涂抹和书写,试图确认一种不确定性,测量可见世界在内心投下的阴影,一种可见物的不可见性的不可见程度。


最后,“光之暗面”作为背景衬托了光亮之所在,这可指涉杨述作为艺术家之外的工作——与倪琨主持重庆最重要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器空间”Organhaus Art Space——持续推动本地年轻艺术家与国际上的艺术家建立交流对话的平台,虽然这没有在展览上得到提示。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