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晰有序是一种蒙蔽。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人们有所希望,不能在现实中实现,故而寄托于梦境。而斯拉沃热·齐泽克则由此更进一步,提出虚拟世界比现实更真实,这样的观点。换句话说,混沌的梦境比视觉清晰的现实世界,更能展现精神的真谛;而赵峥嵘梦境般的画作,正是推动观者对这样一种“绝对的真实”的探索。
正如梦的内容永远来自事实或精神经历,赵峥嵘描绘的对象皆在我们的世界有迹可循,树林、河边、云,甚至一盏灯;然而潮湿、凌乱的笔触和扭曲至几近难寻的轮廓,排斥了所有“现实感”的体验。生活在现代世界的我们,受利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对高精度图像的追求得到满足,高像素的相机、电子屏、投影设备等等,让我们被泛滥的、视觉上的清晰所包围,无处可逃。符号和含义中间的连接无需我们多加思考,变得武断、机械。在艺术的环境中,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余丁对此曾总结为“空间的清晰性和时间的模糊性在当代视觉艺术的一种体现正是视觉的清晰和精神的蒙蔽”。而赵峥嵘抵抗的就是这种蒙蔽。
赵峥嵘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极度主观的视角。这种主观并不来自艺术家本身,而是来自画面的模糊和混沌对符号和含义之间清晰连接的取缔,适用于每一个观看者身上。当现代人习惯于被喂食事物的意义时,自身的主体性也随之流逝了。赵峥嵘梦境式的画面催促人们去“看”,而不是直接“看见”:作为一个人的“真实”,并不在于所获得的意义的普遍性,而在于主动寻求意义的过程。
“现实”是单一的,“真实”是无限而多变的,两者之间微妙但巨大的差异,也许你在品味过赵峥嵘的艺术后,便能体会。
上一篇: 退潮与涨潮:范明正、赵艳婷作品展
下一篇: 最大胆冒险者 -- 陈丹笛子
最新展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