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周围的日常场景中,艺术家王敏以一种出其不意的幽默指出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她的作品充满明亮的色彩和可爱的形象,但其作品的内涵却并不容易言说。虽然她的水彩画和彩色泥塑作品都非常清新动人,可是她要讲述的故事并不轻松。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哲思,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在作品前驻足,陷入深深的思考。王敏通过自己独特的“反语法”,向观众愉快地道出今天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和她开诚布公地聊一聊当下社会中正在发生的诸种问题。
王敏在白色的背景上画出风格清澈明快的水彩画,以此述说自己所关注的事情。水彩画和纸本剪影是其独特的创作方法。在这次个展中,她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彩色泥塑装置,还展出了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声音作品——诗歌,由此可见她的创作范围越来越丰富。她的装置作品的特征之一,是很少使用现成品(ready-made),作品多是由自己剪、做、涂色。在杜尚之后,艺术家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现成品,而在白南准之后,很多人又趋之若鹜地进行新媒体实验。然而,王敏的创作仍是以绘画、泥塑等充满艺术“灵晕”(aura)的艺术形式为主。从某种程度来说,王敏的创作方式称得上是一种实验绘画。
雪白的展厅墙面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影子戏主角人物的纸本剪影。只剩下树枝的光秃秃的冬天的树、有时独自行走有时三五成行的人、绳子上的四蹄兽……这些纸本剪影远看起来很有趣,然而越走近越会发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寓意。实际上,在这些既诙谐又平和的场景中,隐藏着某种社会暴力,唤醒观众的警惕之心。有滋有味的纸本剪影暗含现实社会中隐藏着的那些不美好的阴影。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某个时候,过去静默如迷的事情会成为公论。这件作品的题目是《万物静默如谜》,同时也是这次展览的名字。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王敏试图揭示出万物静默如谜背后的故事。
你现在去哪儿?你今天的生活是你主动选择的吗?在《斗》和《控制》中,我们面对自己在当代社会的权力磁场中的状态。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Paul Foucault)以监狱、家庭、学校、军队、医院、工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类社会中的规训与惩罚,批判社会控制的权力产物。福柯将现代社会定义为监禁社会、管理社会、处罚社会、监视社会[1]。王敏在作品中用一种类似于娃娃游戏的表现方式,对福柯提出的社会控制的权力关系进行了重新阐释。在《权力游戏》中,她更加直接地展现了一场权力的“台球”游戏。王敏用女性艺术家的纤细敏感,轻松地谈论起沉重的话题,这也是其作品的特点之一。
在今天,我们一日也离不开电脑、互联网、手机、SNS等信息社会的各种媒体。我们与一个虚拟的世界相连,不断地交换、收集、交流信息。为了保护我们周边的安全,当代社会中随处可见各个机构的监视器(CCTV)。我们就是社会动物,每天接触别人,也被别人看见。因此我们从来不能获得百分百的自由。我们始终无法摆脱被窥视的命运。通过作品《都是密探》和《窥》,王敏调动媒体和周围人的视线。在他者的注视下,为了自己或他人的情面,我们不得不每日更换新的面具。。
美国思想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对抗统治权力,呼唤真实,强调“除了大众的觉醒和警惕以外,什么都不能保障社会的未来”[2]。通过这次个展,王敏向我们开启的话题也是为了更好的明天,呼吁人的觉醒和警惕。同时她也展现了一种充满小小幸福的生活,不是别人强求的、被他人看见的幸福。生活在周围人的视线中,按照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我们是不是在计算自己的幸福?王敏反对“幸福都是计算出来的”这种思维。因此,她持续关注周围发生的微小事件,勇于说出那些处在公论化的十字路口上的问题。但是她的说法非常幽默,和任何人都开心畅谈。王敏让我们幡然醒悟社会处处存在的暴力、权力的控制、媒体和周围的视线等多元化社会问题。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让我们一起痛快地谈谈她提出的22个话题。
- 标签:
- 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