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林之为“天下第一奇观”,在其岩溶地貌发育典型,万顷灰岩,石峰攒聚,陡然耸起,竞相呈秀。如剑戟排空,如马队成阵,如千树拔地,森然如林,浩渺如海,故称石林。
1931年,云南省主席龙云闻石林之名,有一游之意。为欢迎龙云游石林,地方官绅在石林修建“石林精舍”五间,游道直通石林,还在石林之中凿石级、劈路径,于高处建一亭。龙云率其侍丛游览了石林,并题“石林”二字。“石林”二字,原为行书,由省府秘书长周钟岳代书。今“石林”二字隶书,是从碑帖上集字镌刻的。此后,文人墨客亦多有书题。路南前清举人李映乙书题:“拔地擎天”;时省民政厅长张维翰书题“天下第一奇观”;路南文人布青阳书题:“南天石硿硐”。石林剑峰石上镌刻的“剑锋”二字行书,硕大无朋,刚劲挺拔,为1935年路南县长王行云所书题,可惜原刻石因倾倒断毁,原石峰不再。后来勒刻的“剑峰”二字,书势亦大不如前。石林还有许多未署名的摩刻,如“天造奇观”、“南天抵柱”、“大气磅礴”、“头角峥嵘”、“云石争辉”、“顶天立地”、“磅礴凌空”、“异境天开”、“峭壁飞云南”、“无欲则刚”、“极狭通人”、“且住为佳”……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石林迭有修建,建了宾馆、饭店等设施。“文革”前,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贺龙、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过石林游览,或有题字。十分有幸,十余年前,我也曾多次跟随省委领导陪同接待重要宾客到石林:1987年7月,跟随时任省人大副主任吴光范同志,陪同自中共九大至十五大,一直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的倪志福同志到石林,2006年4月,跟随时任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同志,陪同刘云山同志到石林;2006年5月,跟随罗正富同志,陪同第11世班禅却吉洁布到石林。
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到云南视察,顺道到石林参观时,欣然为石林题写了“群峰壁立,千嶂叠翠”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不同时期,也有不少文学大家,著名诗人和书画家曾在石林留下佳作。如郭沫若诗:“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著名史学家吴含诗:“独石山上竖将旗,将军雄略妇孺知。我来已历沧海劫,犹傍钭阳觅石碑。”前清诗人孙鹏诗:“莲花一茎上矗天,缤纷花蕊突千万。点苍十九五华五,何似此山狡狯极。石势争攒不相让,嶙峋绕向江林道。中有五城十二楼,往往已为人所获。”民国路南诗人张帜诗:“重重千屏幛,叠叠万峰临;道绕花冈畔,风吹游客襟;小池几垂钓,短笛数声音;觅得前人迹,挥豪闻蝉吟。”更有电影《阿诗玛》的拍摄和放映,使石林名扬中外,蜚声天下,成了世界著名自然遗产。
中共石林县委,石林县政府高度重视对石林这一宝贵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发挥独特优势,做强做大石林历史文化旅游大文章,专门组织举办《赞美胜境书画石林》专题书画展。石林管理局和昆明市春城书画院,为办好此次展览,历时半年开始准备筹划,组织了30余位云南著名书画家,经过一段时间的采风、创作,至五月,中共创作了以石林为题的书画作品110多件,从中精选70余幅作品编印了书画集,并分别在昆明和石林举办专题书画展。此举正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践行“双百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不失为远见卓识这举。这一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必将有力地推动石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