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不分先后次序任意走进两个房间,一个房间是黑白的,整洁、安静、空无一人,甚至没有人活动的痕迹;另一个房间是彩色的,整洁、安静、空无一人,甚至没有人活动的痕迹。
在被刻意抽离了日常活动的日常空间里,我们自认为很熟悉的场景突然变得陌生起来,这些一直仅仅被视为我们生活背景的一切仿佛有了灵魂,它有着凝视的目光,隐藏的内心,情绪的浮动,一种被放大和强调的空无却最大程度的饱含了言不尽意的有,某个纵深的维度在并不宏大的空间慢慢浮现出来,吸引着你想去一探深浅。
温一沛和萧潇,两个生于80年代的年轻艺术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寂静的空间作为图像,在我看来,他们仿佛把自己置于一面镜子前面,观望,审视,思索,发现,事实上他们投射出了自己,要探究的也是自己,透过创作,他们制造了一个内心的镜像。
温一沛的画面布满饱和安静的色彩,与此同时,这些色彩又不经意似的切割了空间,给原本单纯的气质里植入了迷离的味道,建筑体的相互遮挡与掩盖,构造出一个看似平静却复杂曲折的小世界,温暖优雅的节奏贯穿其间,增添了某种装饰性,而这一切真实与否,我们好像既无法肯定又无法否定,“看上去很美”,这是人生的一个悖论吗?
萧潇的目光却是分外冷峻的,他选择黑白,一种冰冷的质地,他的镜头停留在房间的极简空间里,同时又越过了这个有限的空间,透过窗户向外面更广大的空间投去了远远的一瞥,内外被刻意强调出来,环环相套的间外之间被隐喻出来,但是在目光的流动里,内外的区分好像又模糊了界线,距离和通透,主体与旁观,在扁平的二维世界里,我们清晰的看到了某种既连接又对立的关系。进入还是出离?这是一个问题。
再平常的事物也会给出不平常的角度,一切与你有关联的都有你自身的投影,拉开距离是为了看的更清楚。站在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前,凝视他们的寂静、纠结、探寻,尝试去触碰弥漫在画面之外的不可见的空间,我在他们的镜像中也留下了作为旁观者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