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栗子的作品呈现给观众的是静谧、低沉的画意。若即若离,又几乎悄无声息,就像黑夜里的脚步声。光线透过玻璃窗,却被过滤得只剩下灰、黑、白三色,行走时发出细细的脚步声与轻微的喘息,这些便是你能感觉到的所有。空灵、透明,这样的画面横空出世。但是,我们不能仅将这种“透澈”理解为空气般的虚无,而应将其视作具有可塑性的结构。
我们所面临的是一次认知的过程:画卷徐徐呈现在人面前,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将不会是一次人们料想中完整的认知旅程。
正是这朦胧的认知感,更添栗子作品的魔幻与神秘。在这里,似乎有令人不安的肢体,呈现的正是埃贡·席勒(Egon Schiele)和克里姆特(Klimt)同样非常喜爱的“爱情与死亡”主题。事实上,我们也不难发现关于“遗忘”、“无意识追寻”等其他主题的沿用,栗子的作品对两位前辈艺术家的参考是显而易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克利姆特产出作品的中间几年,作家施尼茨勒颇有远见地在他的小说里描绘了不少几近疯狂的场景,同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Freud)也发现了无意识的观念和性生活的重要性。
在栗子的画作中,每个元素都蕴涵寓意:从折断的树枝到迷雾,从危机四伏的海水再到无舵手的船。在这个年轻有为的艺术家的作品当中,我们会看到,古典女性雕像被拉长并坐落在草地上,或者黑色的钢琴似乎与森林的颜色相混淆——这是梦的世界,是一幅幅形而上学的画作。
上一篇: 暗光 -- 刘芯涛个展
下一篇: 太行行旅 -- 张新中山水画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