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 展览时间:2015/10/30 — 2016/01/031478
  • 展览空间:上海外滩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艺术家谷口玛丽亚(Maria Taniguchi)荣获2015年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2015年11月26日——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Larys Frogier)与HUGO BOSS中国董事总经理骆晋贤先生(Marc Le Mat)宣布: 2015年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将授予艺术家谷口玛丽亚。
“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拉瑞斯·弗洛乔指出,“承蒙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评审委员会成员的倾力贡献,我们十分荣幸将大奖授予来自菲律宾的女性艺术家谷口玛利亚,她非凡、谦逊的艺术实践及她对绘画与影像的极度专注不仅突破了这些媒介的传统极限,更敏锐地呈现了画面的无限可能性。”
HUGO BOSS集团艺术项目负责人约迪斯·克滕巴赫博士表示,“我们对艺术家谷口玛丽亚作为最终获奖者表示诚挚的祝贺并对评审委员会与上海外滩美术馆为项目的合作及倾力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奖项是艺术项目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我们同时很欣慰的看到它为新锐艺术家所提供的创作平台。”


入围艺术家作品展开幕
作为这一权威艺术奖项最值得期待的看点,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1月3日,6位入围艺术家作品展将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每位艺术家都受邀为此次展览呈现其最佳的艺术创作。正如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所言:“这场展览并非一个有统一主题的群展,而是让每一位艺术家在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的支持下,去构思和实现一个关于他们个人创作和研究的强有力艺术宣言。展览包含的主要是新创作的作品,汇聚了众多高品质的艺术计划。”

不设特定主题
突显每位艺术家的独特性
从6位入围艺术家的参展作品来看,充分展现了亚洲新锐艺术家正在形成丰富的多样性,从绘画到录像,从雕塑到装置和行为,从人类学研究到倾向于观念性和诗意的再现,从对在地性的观察到把这些观察化为艺术的普世宣言,展览包含的是主要是新创作的作品,汇聚了众多高品质的艺术计划。
生于湖南长沙的艺术家杨心广的创作,以雕塑为主,也不乏对于录像和行为等形式的应用。在他的作品中,材料是一个格外显著的载体。他早先常使用便宜、易得的石、木、竹、土等自然材料,近年也出现了不锈钢、铝板这些更具光泽的材料,并强调了不同材料之间质感的关联与冲突。在新作品《无题(冥王星)》中,杨心广用铝塑板、铁等材质,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新视野”号飞行器照片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的热潮,作了解读,他把这种集体的情绪狂欢转换成了观看的对象,在金色的铝塑板上焊接出了一个火花四溅的冥王星的形象,并把它放在由几何线条组成的理性基架上,戏谑地为我们所在的时代中泛滥而矫作的情绪表演竖立了一座纪念碑。
无论是绘画、雕塑和录像作品,菲律宾的谷口玛丽亚都展现出了对形式的高度崇尚。她以单色绘画的技法创作的砖画有着严谨的形式,创作中投入了密集的时间和劳动,这也成为了在面对她的绘画作品时,值得从画面中寻找和观看的对象。谷口玛丽亚自2007年开始创作砖画系列,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超过60幅的庞大体系。她每天都会在工作室中,用丙烯在画布上一排一排涂绘窄小的格子,形成矩阵。她在创作中使用了单色绘画的技法,每一块灰色颜料都有细腻的变化,质感和细节也有微妙的转变,聚集在一起又给人一种沉重和压迫的感觉。艺术家将创作过程中产生的想法统统“书写”于画中,成为了无法解读的叙事性的铺垫。这些倚靠着墙面放置的巨大的“砖墙”,随着对画面连续的观看,它们在人的观念中竖起巨大的屏障;站在它们面前,人们不断地寻找着边界。作品所带有的严格秩序象征着难以穿透的现实和体制,人们被围困其中,感受着在观念中发生的挣扎和寻求突破边界的努力。
生于重庆、现生活在北京的关小,创作涉及不同类型的媒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她的雕塑、装置和录像。在关小的作品中,“认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她的创作素材有着强烈的私人痕迹和偶然性,其中有她在生活中遇见或感知的现成物和人造品,也有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类途径获得的图像,它们无不代表和象征着我们在当下的现实中所遇到的文化、技术、物质与权力等问题。在她的雕塑和装置作品中,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将这些素材的特征进行放大,把它们转换成某种让人感到陌生的观看对象,同时也将它们进行混合和互文,并在其中建立起抽象乃至跳跃的联系。在双屏高清数码录像《阅读》中,艺术家对于“阅读”这一概念的定义并不局限于文字。“阅读”可以是对于包括图像在内的任何材料的个体认知过程,它涉及就阅读对象所做的感官接收与思考。
柬埔寨艺术家万迪拉塔纳的创作,以摄影和录像为主,他的作品有着新闻摄影纪实性的冲动,注重现场感,也捕捉到了图像背后的社会历史的深刻背景。他往往将镜头对准他的祖国,记录下人为灾难和艰巨环境为人们带来的经历和心理印记,以及那些历史上被遮蔽和粉饰的篇章。柬埔寨重要的知识生产、历史档案和文献在不堪回首的文化清洗运动中流失,万迪拉塔纳则试图通过创作来找寻失去的记忆,将记忆作为另一种形式的反抗。他的摄影作品“弹坑水塘”系列中,几十年前越战留下的弹坑如今变成了被水草覆盖的池塘。在这样秀美的田园中,磨灭不去的是战争暴力的痕迹与记忆,以及被时间和自然修复后仍难掩的伤疤,这让意识到照片中所为何物的人们感到不安,也势必无法遗忘。
艺术家莫萨来自缅甸仰光,他所在的国家曾经受到长期军人独裁统治,如今正在经历民主自由化改革。作为千禧年后发迹的年轻一代艺术家,莫萨对人民的境遇进行着持续的批判,同时又有着与前辈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实践方式。他的创作以身体作为最直接的实践媒介,在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行为和表演作品之外,还通过录像和装置对这一主题进行延续。在作品《向我所栖身的社会提五个问题》中,通过霓虹灯管和手势雕塑的组合,莫萨向他所栖身的社会发问,这些启发性的问题关注的是在一个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社会中民众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不断提醒着人们对社会和个体的现状进行反思和拷问。在2010-2014年的版本中,莫萨提出了三个问题:“你没事吧?”“你好吗?”“你和平吗?”而伴随着缅甸即将到来的大选,莫萨在2015年的版本中增加了两个紧迫的问题:“你反对军政府吗?”“你投票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你反对军政府吗?”这个问句选用的符号,正是来自于历险小说和好莱坞电影《饥饿游戏》中的那个三指向上的反叛手势。莫萨借此呼吁民众做出行动,将自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国家的未来作出慎重的选择。
生活和工作于新竹的黄博志在其多元化的艺术实践中,着重探讨的是有关生产、农业、制造业、消费等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政治经济层面上的批判。他作品中的视野以广泛而宏观的贸易、交易为背景,剖析复杂的产业结构,并沿着它不断地向下深入,最终着眼于一个个参与这一结构的平凡个体。作品《五百棵柠檬树》项目将苦涩的柠檬果实酿造成了甘洌的柠檬酒,这一意象也代表了在困苦面前的乐观精神和勇于改变的态度。在项目之初,艺术家征集了500位参与者购买酒标,他用这笔资金在台湾北部荒废多年的稻田里种下了五百棵柠檬树,两年后再用贴有酒标的柠檬酒回报最初的参与者。此后,艺术家把《五百棵柠檬树》项目带入博物馆和展览,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品尝和分享了这件独特的作品,并借助艺术世界的资源进一步发展他的计划,为那些不再鲜活的田地、农民和故事注入新的力量。


2015年“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将于2015年11月26日揭晓最终获奖者。

展览画册将于2015年11月出版。
拉瑞斯·弗洛乔表示,这不只是一个奖项和一场群展,还是一个研究平台,从现在开始的整个艺术季中,上海外滩美术馆将在上海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启动一系列的讲座、策展交流、艺术家对谈和活动,从而更好地推广艺术家和艺术计划。
本届大奖的教育活动由“阈限之间” 和 “当我们谈论亚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两部分组成,通过介绍前沿的思想和实践,以多重角度、学科和领域来探究这一地区,同时特别聚焦于大中华区和东南亚的当代艺术的挑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本届教育计划将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和东南亚入围艺术家的所在城市展开,全部活动结束后有关记录将于2016年结集出版。


入围艺术家揭晓

延续2013年首届的成功,由上海外滩美术馆(RAM)与HUGO BOSS联合举办的2015年“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再度拉开帷幕。

6月25日,入围第二届奖项的6位艺术家名单正式公布,入围艺术家为:关小(中国大陆)、黄博志(台湾)、莫萨(Moe Satt,缅甸)、谷口玛丽亚(Maria Taniguchi,菲律宾)、万迪拉塔纳(Vandy Rattana,柬埔寨),及杨心广(中国大陆)。

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1月3日的入围艺术家群展将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将展出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以及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新作。

视角不断延伸
从大中华地区辐射整个东南亚
作为HUGO BOSS艺术项目的一部分,“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由上海外滩美术馆策划并执行,每届获奖者奖金为30万元人民币。“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致力于推动艺术实践与批判性思考,支持亚洲的全新文化挑战,鼓励审美、思想与文化的多样性。
2013首届大奖入围艺术家聚焦在大中华区范围内,通过围绕大奖的评选、展览、研究和教育计划,呈现了两岸三地新锐艺术家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背景与关联之下的的艺术创作和不同特点,并迎接来自当代社会的挑战。
2015第二届“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将视角引向了更为广阔的东南亚地区。从入围的6位艺术家的地域分布来看,既有中国大陆(关小、杨心广)以及台湾地区(黄博志),也有柬埔寨(Vandy Rattana万迪拉塔纳)、缅甸(Moe Satt 莫萨)、菲律宾(Maria Taniguchi谷口玛丽亚)等亚洲国家。
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拉瑞斯·弗洛乔对于奖项的立意做出了阐释,他指出,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意图在各类挑战性的话题和上下文间发展出一种长期的、持续进行的、具有批判性的延伸、结合和对峙。我们认为亚洲是一种建构,也是一个尚需解答的问题,而非一个具有固定身份的地区。亚洲的多个组成部分都在不同层面上激活和分析了与其相关的、当下的变化,未来的发展,及对其历史构成的陈述。”
上海外滩美术馆资深策展人李棋在提到包括东南亚艺术家的重要性时表示:“在过去的五年里,大中华地区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这正是这一地区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动态的反映。”

入围艺术家更多元

关注亚洲,发现亚洲,呈现更广世界
2015年“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的6位入围艺术家,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经由来自大中华、东南亚和国际重要艺术机构的知名馆长、策展人、独立艺术家和批评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挑选,从1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3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展现出了创新见解,并积极参与环绕当下社会议题与挑战的对话。
本届大奖的最大亮点,便是6位入围艺术家的多元身份与背景。通过这一届的奖项评选与展览活动,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到东南亚地区当代艺术的现状与挑战,从而为推动中国及亚洲艺术、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鲜的视角和能量。
作为项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届大奖也为本地及国际公众规划了丰富的教育活动计划。本届教育活动由 ‘“阈限之间” 和 “当我们谈论亚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两部分组成,通过介绍前沿的思想和实践,以多重角度、学科和领域来探究这一地区,同时特别聚焦于大中华区和东南亚的当代艺术的挑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本届教育计划将于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行,同时也会在东南亚入围艺术家的所在城市展开。全部活动结束后有关记录将于2016年结集出版。


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上海外滩美术馆(RAM)荣幸地宣布与HUGO BOSS联合举办2015年“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延续2013年首届的成功,2015年“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将继续关注大中华地区,同时放眼东南亚。本次奖项的入围艺术家名单将于6月末公布, 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1月3日的入围艺术家群展将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展览的作品均为艺术家为本次奖项专门创作。
作为HUGO BOSS艺术项目的一部分,“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由上海外滩美术馆策划并执行,每届奖金为30万元人民币。
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拉瑞斯·弗洛乔对于奖项的立意做出阐释,他指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意图在各类挑战性的话题和上下文间发展出一种长期的、持续进行的、具有批判性的延伸、结合和对峙。我们认为亚洲是一种结构,也是一个尚需解答的问题,而非一个具有固定身份的地区。亚洲的多个组成部分都在不同层面上激活和分析了其与其相关的、当下的变化,未来的发展,及对其历史构成的陈述。”
上海外滩美术馆资深策展人李棋在提到包括东南亚艺术家的重要性时表示:“在过去的五年里,大中华地区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这正是这一地区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动态的反映。”
入围该奖项的艺术家需在艺术创作中展现出创新见解,并积极参与环绕当下社会议题与挑战的对话。艺术家年龄需於35周岁以下,来自大中华地区或东南亚。
由上海外滩美术馆谨慎慎重挑选邀请的评审委员会是“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决定性的组成部分,该委员会将提名、选择入围艺术家以及最终的获胜者。2015年的评审委员会关键性地集结了来自各个机构和独立个人的成员,他们都矢志不渝地关注和支持亚洲的艺术家与艺术项目。评委会由来自大中华、东南亚和国际重要艺术机构的知名馆长、策展人,以及来自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的独立艺术家、策展人和批评家组成。他们深刻地洞见了今日亚洲当代艺术现场的紧迫性,并看到了面向未来的挑战,他们的参与势必会使这一奖项为亚洲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奖项更会于展览进行期间,持续举办以展览为中心的研究和教育项目。“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致力启发检视亚洲区内多样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以此启发环绕当代艺术的长期对话。

本届评委会成员:

孟璐(Alexandra Munroe),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部三星资深策展人
侯瀚如(Hou Hanru),策展人及艺术批评家,意大利国立二十一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艺术总监
帕特里齐亚·山德雷托·雷·雷包登戈 (Patrizia Sandretto Re Rebaudengo),意大利都灵山德雷托·雷·雷包登戈基金会的创办人与会长
乌特·梅塔·鲍尔(Ute Meta Bauer),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的创始董事
长谷川祐子(Yuko Hasegawa),东京都现代美术馆(MOT)首席策展人,第11届沙迦双年展策展人
陈琼英(Arlette Quỳnh-Anh Trần),驻越南策展人及作家
郑慧华(Amy Cheng),驻台北独立策展人
郑道鍊(Doryun Chong),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总策展人
段建宇(Duan Jianyu),艺术家,生活与工作于广州
张奕满(Heman Chong),新加坡艺术家、策展人及作家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OCAT西安馆执行馆长,现居上海
李棋(Li Qi),上海外滩美术馆(RAM)的资深策展人
岳鸿飞(Robin Peckham),策展人及编辑,现居香港及北京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