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象之痕迹”群展

  • 展览时间:2013/03/23 — 2013/04/20424
  • 展览空间:艺兵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中国历史上没有“抽象”两个字,是经日本翻译过来的。但中国不乏抽象思维和抽象意识,古代文人就有一种介乎抽象的“超象”意识,“超象”最早的记载是唐代司空图《诗品·雄浑》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意思是超脱于物象之外,得其空灵之境。因其更贴近抽象的词义,被后人确定为中国的“抽象”。虽然这只限于对诗文的评语,但是古人在文学语系的思维空间中已经有了抽象的意识。遗憾的是中国上千年的艺术一直游离于“似与不似之间”、“抽而不离象”的意象艺术中,没有抽象艺术特定的艺术形式和演变过程,更没有现代艺术那种哲学思维和内在精神的抽象内涵!中国过去只有对象和意象的多种阐释,在中国绘画中更多的提倡“意象”审美,也就是强调笔墨趣味、书写的“写意”的语言模式。没有象西方那样彻底的走入抽象。

  60年代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国家后工业时代的转型,社会结构向超能源机械化、景观化以及传媒化发展,依赖于形而上的假定的抽象艺术和众多的现代艺术一样走向没落。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和多媒体艺术成为时代的宠儿。

  但是,人类对未来神秘的、不可再现的深层探索永无停止,人与社会、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们感受的生存空间,都处在一种现实和非现实的抽离思维状态中,抽象艺术更多的给予了人们一种心灵的慰藉。

  本次展览试想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提出类似于西方的抽象艺术——“超象”艺术,超脱于物象之外,得其空灵之境,和西方的抽象艺术不同处在于其更加注重东方的“空灵之境”。在9位艺术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通过不断的叠加、覆盖、留痕使其作品有种超越物象的、超象的、形而上的,平静的,静默的,自然的,也是直接和心灵互通的,使整体画面有种空灵和神秘感,也更加强调内心的感知和直觉形成超象化的意境,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佛教禅宗有一种默契的情怀。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