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维度

  • 展览时间:2015/12/09 — 2016/05/042633
  • 展览空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4F展厅
查看更多详情

中央美院美术馆自2012年参加文化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以来,一直将立足馆藏、梳理中央美院及其前身的历史演进和精神传统作为工作重心,相继在2012-2014年推出中央美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国画部分以及“会师——从北平艺专、延安鲁艺到中央美院(1946-1953)”等三个展览,并连续三次获得文化部“全国美术馆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的表彰。今年“传统的维度”的展览是中央美院美术馆坚持挖掘和探索馆藏,围绕中央美术学院的学术传统和资源进行藏品长期陈列的更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展示领域进入到1950年中央美院成立之后的新时期。本次展览由王璜生馆长担任艺术总监,中央美院曹庆晖副教授继续操刀策展,这也是曹庆晖教授策划本系列展览的第四回。


一、如何筹划这场展览

针对新时期学院的发展,首先面对的是选择怎样的入口来切近。正如展览前言中所述“中央美院自1950年4月1日正式建立以来,始终与新中国人民文艺的要求同呼吸共命运,历经风风雨雨,拿出了创作成绩,培养了美术人才,形成了教学特色,这其中可以用为展览陈列和学术讨论的“题”其实非常丰富。我们这次之所以首先选择呈现一个时期对‘传统’的触摸,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
当下知识界、文艺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从哪来、我是谁、我该怎样的焦虑和思考。传统,已成为各种研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怎样认识传统及其价值与命运,或者更宽泛地说,怎样认识我们曾经走过道路的经验与得失,以便为我们现在应对和处置更大的文化机遇和挑战提供比较恰切的参鉴,已经成为每个有思考的知识分子在考量相关问题时不可或缺的坐标轴。这样说来,对中央美院成立以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触摸民族传统绘画的作为和经验,做些梳理和展示,其意义也就不言自明。”


二、走出去——把墙上的壁画临回来

本次展览聚焦新兴的中央美院在五、六十年代从两方面对接民族艺术传统的努力和学习,一方面,中央美院“走出去”——走出校园到那些经过初步科学保护和整理的洞窟、宫观、墓葬,临摹古代工匠制作的壁画,因为这些壁画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和精神财富”。展览当中将展示中央美院师生在1950年代临摹的壁画作品多幅,包括:敦煌石窟壁画、炳灵寺石窟壁画、麦积山石窟、法海寺壁画、永乐宫壁画等中国著名石窟壁画的临摹作品,充分展示中央美院在学习民间传统的不断努力。其中吴作人、叶浅予、刘凌沧、陆鸿年等艺术大家临摹精品也在展览中展出。


三、收进来——把宋元明清藏进来

本次展览令人瞩目的是,在“走出去”的同时,中央美院领导层,特别是在政治压力相对舒缓的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非常有眼光和远见地从北京的画店、市场收购了三百余件宋元明清卷轴画,这种购藏行为——我们称之为“收进来”——即展览陈列和交代触摸传统的另一方面。从一些蛛丝马迹来看,院方当时是有将其长期陈列以利教学的打算,只不过这样的愿望终因社教、文革的接踵而来没有真正得以落实。相信随着美术馆空间和教学条件的改善,随着共识达成下的具体规划和落实,这批藏品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制度保障中有效用之于研究和教学。本次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这批馆藏中精心挑选出近三十件作品展出,时间跨越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多件都为古代绘画珍品,比如宋代《山鹊枇杷图》、元代《罗汉图》、明代林良《古木寒鸦图》等等。CAFAM希望通过这次馆藏展览来尝试梳理中国古代绘画的流变。

“走出去”与“收进来”,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触摸民族绘画传统的主要方式,为今天中央美院的继往开来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也建立了我们理解民族绘画传统的物质条件和文人、工匠并行的维度前提。这正是我们今天再讨论或者再阐释传统的学术基础。为此,我们要感谢那些为建立这一基础而搬砖铺路的所有前辈,这个展览也是对他们当年辛勤工作的一次致意,也是对目前美术馆收藏和藏品研究工作的鞭策和鼓励。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