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地”羊草中国画展

  • 展览时间:2016/01/09 — 2016/02/091619
  • 展览空间:尚艺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逸笔非草草------羊草画扇观后


    半年不见羊草兄,听说他运动伤了足,偶过他的东郊画室,自然要上去探问一番。还没问足伤,他先拖着“痛脚”抱出一叠扇面出来,说你喜欢扇子,帮我看看这批东西怎样。

    这一堆扇子,一下就看了差不多两小时,一张一叶,正如羊草的山水中常有的魅力,让人能认真细看,也能从中看出他画艺的多面性来。

    羊草的山水,淡秀中有绵密,这是之前一直给我的印象。他学传统而能化,将传统的精髓化作自己的语汇,这是令他足以自立的本领。学宋元画而不化的,当代并不乏人,徒讲求工细而失去生活与自然的趣味,羊草的山水之中,时有宋人寒林飞瀑的影子,时有元人烟云变化的趣味,细看却又是身边的真实山林,这种趣味在当今尤不易得。

    扇面来自日本,扇画却在明代已经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进度,以致日本的扇面画完全不可与中国扇面同日而语。扇面是一个典型的上宽下窄构图,要满足各种视觉的偏差,变形等因素,又要让观者觉得空间有无尽的扩展,即使是大师,也不喜欢经常作扇面,这小天地是最容易见破绽的舞台。

    羊草这批扇子,是在他足伤之后,不能作大幅山水,于是静下来坐在画案前,用了数月的时间完成的。我至今没有问他的脚伤在哪里,惨痛与否,不过这批扇面却真正是“惨淡经营”,每一幅都透出作者力求不重复的心思。

    从画面之中,可以看到他既重温了自己熟悉的内容,又再进行新的尝试。向古人致敬的,有几幅黄公望风格的披麻长皴细笔,笔墨华滋,能见到他的传统功夫。作新尝试的,如泼彩的两幅黄山,水色相融,色不碍墨,墨少色丰。古代扇面之中,是没有泼彩一法的,这是羊草的大胆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扇面的构图,基本上没有重复的,境界多奇特但很亲近,不夸张,我很喜欢山溪跋涉的一幅,画湍急的浅滩上,山溪水从乱石中奔流,远山迷蒙似乎刚刚下过雨,两个旅行者正在溪间漫步,整个画面,溪水是迎面而画的,似乎能听到水声正扑面而来,古代画家是绝对不敢这样构图的,只有写生家才敢于这样去截取。

    我在赏读的过程中,曾很好奇羊草是怎样去安排这么丰富的构图,不泥古,不重复,他回答非常轻松,说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例如其中有草原上的野兽群奔跑,这是他在休息看电视时见到的非洲场面,他凭着记忆加工出来了。虽然没到过非洲原野,我们看到他笔下的场面却没有很多异域感,这是因为笔墨还是中国的,又是属于他个人的。

    羊草说这批扇面即将付展览和印行,这是我尤为期待的,画语所谓逸笔草草,此数十幅扇子朗逸十足,又绝非草草,观者当不以我语为河汉乎。

梁基永

乙未冬至前二日于双秦淮馆谨题


    艺术家简介:

    羊草,国画家,广东丰顺人,现为《广东美术研究》主编,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羊草,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他在学院学的专业虽然是工艺设计,但是由于他从小对中国画的热爱,毕业后,他摈弃世俗,重拾他从小热爱的梦想——中国画创作。近二十年来,从传统入手,对历代优秀的中国画作品,特别是宋元名家、明四家、清四僧和现代名家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等做了深入的研究,从中大量的吸取了传统的精髓,他遍走名山大川,从大自然吸取养分,通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深厚传统笔墨和现代审美相结合的个人风格,他的作品格调高雅,意境深远,笔墨大气、洒脱、细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评价羊草先生的作品,有“新意、古意、禅意”。

    羊草先生尤其擅长创作小篇幅作品,他常言“小画体现功力,易出精品”,他此次展出的这批以扇面为主的作品,画幅都不大,但是作品小中见大,咫尺天地,显现了大山大水的大气象,意境开阔,笔墨精炼,彰显了羊草先生深厚的传统功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本次展览展出羊草先生近期创作的80幅中国画作品。

最新展讯